他曾在“四”所中学工作,“三”所中学做校长,“两”度创办新校,所在的学校“一”律都是老百姓心中的家门口好学校……如今他正从“零”出发,在新工作——厦门高新学校校长的岗位上,雄心昂扬、踔厉奋发地奔赴新的征程。他,就是我校 90 级校友林雄伟。
1990 年 9 月林雄伟进入漳州师范学院(现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94 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厦门双十中学工作,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开始进入教育行业。到如今已有 28 个年头。
28 年来,他把一半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厦门双十中学。林雄伟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勤奋刻苦地钻研学问,孜孜不倦地研究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手段,努力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坚信爱生才能教生,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秉持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林雄伟一路从班主任做到段长、教务处副主任等职位。角色虽然在不断的变化,但那颗爱生爱校、爱岗敬业的初心却始终如一。在厦门双十中学工作期间,两度荣获“厦门市优秀教师”称号。
2008 年,因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出色的教学能力,林雄伟被调任为厦门市第五中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实现了从一线教师到中学管理岗位的角色转变,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2015 年,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筹建,有着 7年副校长经验的林雄伟被委以重任,去创办这所承载着厦门市政府建“一流学校”重托的全新学校。第一次独挑大梁的他,在感到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组织对他的信任、家长对他的期望。他以校为家,殚精竭虑,和所有同仁们一起努力为“新生中”的学校定方向、谋大局、促发展。在林雄伟的带领下,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特色鲜明、教学扎实、市民认可的高起点高水平的优质学校。五缘二实校的经历,让林雄伟初尝一校之长的含辛茹苦,为他日后挑起更艰巨的重任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8 年 7 月,林雄伟重回厦门市第五中学,任校长、书记(兼任厦门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在这所他曾经工作过的百年老校里,林雄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办学思路和理念越加清晰、明确。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厦门五中办学质量和学生学业发展进步值名列全市前茅,学校根植“和合教育”的办学思想,实现了品质发展,和谐发展,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家门口好学校”。他本人也因此被授予“2020年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22 年 5 月被确认为福建省“十三五”名校长。
2022 年 4 月林雄伟调任厦门市高新人才子女学校(2022 年 8 月 25 日更名为厦门高新学校)校长。该校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创新举措,专门用于招收高层次人才、市部分重点企业的骨干子女以及享受政策优待的军人、公安、消防人员子女。旨在吸引更多人才在厦门筑梦、逐梦、圆梦,是厦门市重点打造的一张烫金教育名片。学校的起点之高,被寄予的厚望之深,公众的关注度和期待值之高,其办学的难度和压力超乎一般。
刚接到调任任命的那一刻,林雄伟的心中思绪万千,既感激组织的信任,又对工作过的学校充满不舍;既担忧创办学校之艰难,又对新校之前途充满希望。林雄伟带着不舍与希望,重新出发,全力以赴地奔向新的征程。
28 年里,江水映月,角色在不断转变,工作奋斗的地方在不断变化,但林雄伟说,他对每一所学校都寄予了深厚的感情,都倾注了浓浓的心血,始终满腔热忱地坚守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学校教育。
宋·胡瑗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路人,其理念对学校办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校长要在办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制度规范、环境营造、行为体验来确立核心价值观,培育学校文化,以努力构建学校育人文化为追求,形成文化先行理念,加强发展目标、价值愿景、核心理念等顶层设计,由此统领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引领学校各项建设稳步向前。
林雄伟坚信学校是一个有生命的组织,而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灵魂。他说,文化就是一个关于一群人要去向哪里,怎么去的问题,是一所学校的头等大事。学校文化是一种价值观,会产生信仰力;学校文化是师生的行为方式,会产生行动力;学校文化是一种物化形态,会产生形象力。
因此,在办校的过程中,林雄伟特别注重学校文化的培育。他认为无论是哪一所学校文化体系的构建,都要立足于校情、师情、生情,要因校制宜、实现特色发展。
在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林雄伟致力于缔造人缘、善缘、书缘、雅缘、创缘的“五缘”特色校园文化,深化“成全人的发展”办学理念,推动学校文化体系的形成和五缘文化的应用。
在厦门市第五中学,林雄伟致力于发扬百年老校文脉传承,打造以“和合共生,化育天成”为核心的“和合”文化。以“和”为表,营造自然、和谐、全面、平衡、有序、合作的教育环境,以“合”为里,培育通力合作、教学相长的人际关系和多维复合的能力培养机制。
而在厦门高新学校,林雄伟牢牢抓住“高新”二字做文章,倾情打造“高新”文化。高,是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高站位的基本办学定位,是衡量学校办学的文化价值标准;新,是指新理念,新目标、新技术、新模式、新样态的导向追求,是适应现在乃至未来教育需求的自我革新。由此衍生出来的节节高,日日新,是引领全校师生,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高深的学识、高强的体魄、高雅的志趣、高能的创造,以及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创新的品格、创新的技能。高和新,代表着卓越和创造。因此学校制定的办学定位是:卓越化办学,创造性育人。卓越引领追求,办卓越化之学,创造激励革新,育创造性之才。“高新”既是校名,又被赋予深刻文化内涵,既彰显了学校特色,又突出了学校更高的站位、更远的追求。
从“校友”到“校友” 联结的是母校情深
林雄伟认为好学校是有精神的,厦门五中百年传承的精神内核就是爱国精神,这种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校友。开国上将叶飞,中国科学院院长、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国务委员陈至立,外交大使黄桂芳等杰出校友,均受到过学校这种爱国精神的激励和鞭策。同时,校友又会反哺母校,“学生以校为荣”和“学校以生为傲”是相辅相成的。不管毕业多久,不论身在何处,校友始终都会心系母校,关注母校。厦门五中的校友对厦门五中有如此的情怀,作为厦门五中校长的林雄伟对自己的母校亦是这般情怀。
对母校漳州师范学院(现闽南师范大学)的培育之情,林雄伟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激之情。他曾在母校建校 60 周年之际,专程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当年的教学楼、老榕树、木棉花、凤凰树,还有宿舍楼,以及一位位魂牵梦萦的恩师们。32 年前在母校学习时的点点滴滴瞬时涌现在眼前。
那时的母校刚刚恢复大学本科教育没几年,正是锐意进取、扎实办学的关键时期,教师爱生、学生爱师、同学融洽的良好氛围弥漫校园。林雄伟说:“这段大学学习,帮助我更好成长,无论是学识、明理、心志,还是友爱、自立、自强等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老师们为人处世、爱岗敬业、踔厉奋发的精神对我工作影响深远,也是我努力奋斗的方向。”
通过厦门校友会,林雄伟结识了更多的校友。校友们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彼此之间也会经常走动、电话联络。“我的成长得到很多校友的关心、支持、帮助,这是我的生命之幸!”他充分肯定了母校厦门校友会的工作,“他们做得很好,值得学习”。林雄伟认为校友会是学校发展的资源,是学校感情的纽带,是学习交流的平台,是事业发展的加油站,是回馈母校的桥梁。要弘扬母校精神,发现和吸纳更多校友,激发校友热情,汇聚校友才智,为母校与校友的共同发展而助力。
今年是母校建校 64 周年,林雄伟说在一代代母校领导、教职员工的奋力拼搏下,母校得以蓬勃发展,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优秀学友层出不穷,各行各业精英比比皆是。作为校友为之骄傲自豪,也鞭策自己要更加奋发图强,不辜负母校的培养和期望。祝愿母校早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办学成效更上一层楼,成为闽南教育的人才摇篮。
对于正在母校学习的、未来将要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小校友们,林雄伟深情寄语: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初心和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其次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在大学前储备好广博的学科知识,还要跨界涉猎,一专多能。“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第三要培植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青年学生要学会慈爱、友爱、真爱、智慧的爱。学会宽严相济、善待学生、尊重个体的班级鼓励艺术和点燃、唤醒、激励的教育艺术。
“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办一流的基础教育名校。让每个老师的强势智慧得到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林雄伟朴素的办学追求。岁月奔腾,时代向前,新征程开启而初心不变,林雄伟将继续在教育家型校长成长之路上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