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天

踏着乡土来,回到乡村去   ——访上杭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龚兴芳(采访时间2007.10)

发布时间:2011-10-1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踏着乡土来,回到乡村去   ——访上杭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龚兴芳(采访时间2007.10)

    

     山间小流,歌唱乡村教师的教育事业,

田间小花,舞动平凡人士的美丽人生。

——引言

 

 城市风潮的盛行,引领着广大青年直奔大城市,追寻自己的梦想。这是一场青年人认为的可以摆脱乡土气息的抗争,更是很多青年认为的一条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然而,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扎根乡土,在乡土中“耕耘”也是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龚兴芳老师,就是这样的典范。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而今,正在投身于农村的教育事业,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奋斗,漫步着他的“乡土”人生……

 

 龚兴芳老师,现任教于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上杭高级中学。他出生于中国革命老区——龙岩市上杭县,而今,也正以他的满腔热情投身于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他是革命老区人民的儿子,是革命老区孩子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教师,他的心声,他的事迹,他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他的追求,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演绎着他在乡土中的美丽人生,他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能一辈子做普通人、普通事,这个人就不普通了。

 爱是最温暖的冰块

 “大学毕业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选择了回乡支教。依据县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我起先被分配到一所既偏僻又贫穷的山村小学。说偏僻,是因为那里交通不便,十分闭塞,连一条柏油路都没有;说贫穷,是因为学校连粉笔都没有,上课写字只能用手指蘸着水进行。不到两个月,我的热情就很快退去,无精打采的,心里一直想向教育局申请调回县城。”当被问起毕业后他原本的想法和后来事情的进展时,老师这样回答。然后他继续讲述了他在乡村里的一幕幕……

 

 “那些孩子已经看出我没有刚来时的积极和热情,便纷纷围了上来仰起脸问到:‘老师,您是不是要走了?’我先是一惊,问到:‘你们怎么知道?’‘因为以前来过好几个老师,他们都才初中或高中毕业,刚教一个多月就全走了,他们嫌我们这里太穷太苦了。老师你是大学毕业生,那么您就更想走了,是吗?’”

 

 龚老师说,当时他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便笑起来说:“你们放心吧,老师不会走的,老师还没有教会你们知识呢!”回想起那些可爱的孩子,老师的脸上不禁露出了微笑。“他们一听到老师不走,就像的了什么天大的喜讯似的,欢呼着散开了”

 

 “转眼间就到了冬天,我当时想着暂时就在那里再呆一阵子,春天一到,无论如何也得离开。可是,没想到那儿的冬天那么冷,连续有好几天气温都是零下的,小河里,路沟里都结了厚厚的冰,井里的水都压不出来。那时,在课堂上,我无比烦躁而又无比无奈地向孩子们说:‘找不到水,怎么给大家写字呢?”老师描述着当时的艰难与困苦,无奈了稍许。

 

 “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可以用冰块写啊’于是我找来几块冰块,在黑板上写了起来。出乎意料之外啊,字迹很清晰,写着也很方便,只是手太冻了,写不到几个字手就捏不住冰块了,因为手被冻麻掉了。可是没办法,我只好写几个字停下来,把手插入口袋里暖一暖,然后再继续写。这样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几节课下来把我累得实在不轻啊。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在大学里哪有那样艰苦的生活啊。”老师继续述说着大学刚毕业时的乡村生活。

 

 “算了,明天就只看不写了,就带着他们朗读课文吧。那天晚上我下定了决心。第二天,当我一走上讲台,一个被冻得鼻涕流得老长的小男孩跑了过来,张开手心,把一块冰递给我说‘老师,我已经把这块冰暖了一会儿了,你摸摸,一点都不冻,你就拿着它写字吧。’我接了过来捏在手里,果然暖融融的,不那么冰了。我不禁笑了,心里想着,那些孩子太幼稚,太单纯,太可爱了。这冰块暖得越热它不就化得越快吗?那样的一块冰能写几个字啊?”老师说着乡村孩子的天真和淳朴。

 

 “‘一块冰不够用,我们还是念课文吧’我对孩子们说道,可是,接下来的一幕让我终生难忘。只见讲台下五六十个孩子一齐都站了起来,伸出手争着喊到‘老师,我这有冰块’‘我这也有’‘我也有’……”

 

 我们边听着老师的讲述边跟着流下了眼泪,为了孩子们的淳朴,为了老师的坚强。那该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啊,在寒气弥漫的教室里,瘦小的身子,破烂的衣服,满是污垢的头发,冻得红扑扑的脸蛋,乡村的孩子们那样地站着,胳膊伸得笔直,摊开的小手里都有一块亮晶晶的冰块。

 

 “那时,我一时说不出话来,鼻子有些发酸,心里猛地一震,我急忙扶着讲台桌,眼睛不尤得睁大了……”老师说着,发红的眼睛里也有泪水在打转。“我怎么能离开那群淳朴的孩子呢?我自己小时候的学习环境也和他们差不多,想想自己小时候对知识的渴求,想想自己小时候回报家乡的抱负,就觉得,当时的自己好渺小。就这样我留了下来,因为我在乡村的味道里读到了感恩,因为那些比我小时侯还淳朴的孩子感动了我,因为他们手里那温暖的的冰块里所包含着的深深的爱……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在那时开始正式确立的。”回过神的老师望着我们笑了。

 不要在贫穷面前说出你的名字

 当我们问到,大学期间对他学业和事业有着重大影响的人和事时,老师说:“那个重要的人就是我的辅导员,那件重要的事就是学会不在贫穷面前说出你的名字。”

 

 当时的龚老师生活比较窘迫,他想找辅导员申请学校的助学金。“站在我的辅导员面前,我的头低得只能看到自己的脚尖。看到脚上穿的是一双很便宜的白鞋,但那双鞋还是那时我穿过的最好的鞋了。站了很久,我终于鼓起勇气,咬着牙说出了那句生涩而又卑微的话:‘辅导员,我是贫困生,我请求学校的救助。’”

 

 “那句话将我本来就很脆弱的自尊心抽打得七零八落的。‘因为家境贫寒,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的父母就低声下气地到处借钱。我的母亲常年腰疼,却舍不得花钱医治,忍着剧痛就是为了省下钱给我当学费。可是临近开学,学费还差一大截,为此,我的父亲揪着头发愁容满面的样子,几乎让我生出放弃上大学的念头……’一幕幕的情形,我艰难地讲给他听,不停地停顿着。我当时很为难,因为要说出自己贫寒的家境,还要以此博得他人的同情。”

 

 “当时,辅导员一言不发,我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我不知道在那里面会是置疑还是不屑。他的沉默让我更加不安,几乎坚持不下去了。突然,他用严肃的略带命令的口吻说:‘龚兴芳,你抬起头来’我那时虽然很慌,但还是在他的命令中慢慢抬起了头。我看见在他的眼睛里并没有一丝的置疑,更没有不屑,而是很平静,平静得让我不再那么紧张了。”

 

 “辅导员对我说,‘我相信你的话,但你也要相信我,你先回去等,让我想一想……’在走之前,他特别强调到:‘不要对任何人说出你的贫穷,包括同学老师,至少现在先不要说。’回去后,我焦躁不安地等着消息,因为已经快到缴学费的最后期限了。终于他来找我了,问我:‘怕不怕吃苦?’‘不怕’我坚定地回答,‘那好,我给你找了一份兼职,每天下午放学后,到一家超市卸货。他们会先付给你一部分钱,先拿去交学费,你可以慢慢用以后的工资抵。工资不高,应该够你吃饭’当时我很高兴,只要能继续上学我什么都肯,还有什么苦不能吃呢?我当时说了好多声谢谢,可他却制止了我,并对我说:‘你靠得是自己的劳动来挣钱,并不需要感谢别人。还有,你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自己的事要学着自己承担,不要总是诉苦。’我点了点头。”

 

 “开学两个月的时候,学校有了对贫穷学生的助学金。班长通知有需要的同学要过去报名,当是班里一阵哗然。我知道,同学们的情况都还过得去。我可能是唯一需要的。那一刻,我犹豫了起来,这次机会对我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每天枯燥而又繁重的劳动让我疲惫不堪,每天都是快要熄灯后才回到宿舍,换来的仅仅是温饱,我不敢乱花一分钱。 而现在终于有让我喘口气的机会了;这时辅导员走了进来,看到他,不知为什么,我似乎听到他对我说,‘龚兴芳,不要在贫穷面前说出你的名字。你可以拯救自己的贫穷,你做得到的。’”

 

 “所以 ,我没有说出我的名字,那次,我们班是全校唯一没有同学申请助学金的班级。回想起那些事情,我有时会感到很自豪,自豪得想大哭一场。因为我没有在别人面前说出自己的贫穷,没有把贫穷写在脸上,没有在贫穷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用这种方式把自己被现实逼迫着跌落的自尊完整地接住了。”

 

 “纵然一切责任都可以推给现实生活的无奈,但我知道,或许只有我们这些曾经在贫苦中抗争过的孩子才知道,自强自立,始终是我们追求梦想的翅膀。”

 借着自立的翅膀追寻我们的梦

 龚老师热爱音乐,特别是郑智化的歌,喜欢他的歌中所表达的自强自立的精神,谈话中老师还哼起了那首《水手》。歌里唱着“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年少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总是幻想海洋的尽头有另一个世界,总是以为勇敢的水手是真正的男儿,总是一副弱不禁风孬种的样子,在受人欺负的时候总是听见水手说: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老师是顽强的,认真的,负责的,为此,他受到上杭高级中学全体师生的爱戴与尊敬。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奔向城市,选择了回乡执教,“现在任何困难都阻碍不了我发展家乡教育事业的决心,因为我相信自己,因为我热爱家乡,因为我坚信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一定回换来家乡教育的发展的。”老师坚定的说到。

 

 走出老师的办公室,我们思考着:我们平凡的、努力的付出能换来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家乡需要我们,贫困地区,落后地区的人民和孩子需要我们,乡土中,我们同样能追寻我们的梦。

后记

 在社会及当地政府的关注下,昔日的乡村小学如今在办学条件方面已有较大的改善,也有更多象龚兴芳这样敬业的老师涌入这片需要他们的土地,进行着他们的乡土人生。

 

 98年龚老师被调到刚刚建校的上杭高级中学,继续谱写当代山村教师的壮丽乐章。他告诉我们:只有敢于面对人生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原载《青年之友》20072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