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原来可以这样过 ——访华侨大学商学院辅导员蔡立强(采访时间2007.10)
“同一经纬的地理造就了近乎相似的山川海域;同根同祖的文化孕育了同样的人文情怀;同龄的大学生拥有同样的青春默契。站在台湾肯丁灯塔眺望大陆之南;踏足太平洋岸边聆听海对岸的呼喊;躺在台湾乡间马路细闻闽南乡土的气息;泛舟于日月潭之上冥想故园的山水风情……十天的时间虽短暂,却值得我们彼此用心去体会,用一生去珍藏。”
雄鹰振翅 翱翔天宇
他,一个中专生,毕业参加工作后,为圆自己的大学梦,背负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回到高三课堂,重拾那些曾经的书页,与全国的高三毕业班的学子一起竞技高考;他,来到了漳州师范学院,以激情为帆,以执着的信念作舵,起航了一段又一段的斑斓旅程,大学对他而言既是求知的殿堂,亦是追求艺术的舞台;他,走出校园,那颗依然执着、认真的心为他敲开了社会的第一扇门,他成为了华侨大学商学院的辅导员,学生的良师益友。
2006年,漳州师范学院在初夏的暖阳里送走了06届的毕业生,很多人的名字被风轻轻带走,淹没在师院新的故事里,而关于他的故事却依然在流传。不管是认识他的人或是与他素未谋面的人,只要听说过这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他曾经是院学生会主席、漳州市学联主席、院艺术团团长、校大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会长,是老师的好助手,更是学生的好榜样。他社会活动能力强,是我们学校唯一的“全国三好生”,唯一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学联24次代表大会,并与胡锦涛主席以及其他一些政要人物合影留念的学生,唯一代表学校出访台湾的学生。
他,就是政法系02级优秀毕业生,现华侨大学商学院辅导员蔡立强,一个在骨子里迸发出激情的人!
2005年,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蔡立强代表福建省大学生,前往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每五年召开一次的全国学联会议。千载难逢的机会,机遇与挑战并行。在学校的莘莘学子中,蔡立强脱颖而出,赢得这份殊荣,他是幸运的。然而,此次前往北京,他代表的是学校,代表的是福建省!他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校、省的声誉。他告诉自己,担当起重任,绝不要辜负老师的信任和期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这个代表。他做到了,不仅给自己的人生的书页上增添了明亮的一笔,也为学校,我省赢得了荣誉。这次的学联会议让蔡立强感慨万分:“在北京第一次上人民大会堂,第一次爬长城,第一次在天安门看升国旗……太多的第一次,有此一次人生无憾啊,这种情感直到现在还是很强烈。”
当我发邮件问起他的另一段难忘的旅程——代表学校出访台湾,与台湾大学生交流时,他是这样给我回信的:
那时很激动,但更多的是一种感恩。感谢漳州师院这么多的老师四年的栽培和关爱。去台湾我当时写了一个心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台湾之行,一次偶然,一生缘分。同一经纬的地理造就了近乎相似的山川海域;同根同祖的文化孕育了同样的人文情怀;同龄的大学生拥有同样的青春默契。站在台湾肯丁灯塔眺望大陆之南;踏足太平洋岸边聆听海对岸的呼喊;躺在台湾乡间马路细闻闽南乡土的气息;泛舟于日月潭之上冥想故园的山水风情……十天的时间虽短暂,却值得我们彼此用心去体会,用一生去珍藏。
感动于这段文字。感动于在海峡彼岸的他,对故乡、对母校无时无刻的挂念,我仿佛可以听到他激动的呐喊声,那是感恩的心孕育出的优美旋律。
台上台下 好男儿演绎真性情
蔡立强,不但学生工作中表现优秀,对艺术,也有不懈的追求。他用赤诚的心体味生活,用激情演绎艺术。那次去听了一个从西部支教归来的师姐——郑玉兰做的讲座时,他当场就不由自主地掉下眼泪。过后,凭借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和对话剧的领悟力,自编自导了小品《老师,您别走》。这部作品演出后,深入人心,成为了芗涛剧社保留剧目之一,曾获得省首届校园戏剧节“演出奖”。
台上好演员,台下好男儿。
为团体和个人拿过无数奖项的他,曾经是全国优秀社团芗涛剧社的骨干演员。令人惊讶的是,出众的他在剧社里竟无担任任何职务,纯粹只是因为热爱话剧,热爱这里的朋友才眷恋这个地方,直到毕业。他对艺术的狂热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记得首届‘大学生艺术节’巡回演出团到我们学校演出时,有一幕剧,演的是惠安女拉纤的场景,他看了之后非常激动,几乎是跳起来对现芗涛剧社社长王玮说,‘你看到了没,你看到了没?演得实在是太好了,我一定要去找他们好好切磋切磋!’在艺术面前,他就像一个小孩子,“惠安女”触动了他敏感的艺术神经,那般情愫岂是用“震撼”、“激动”等苍白的字眼可以形容得了的。
他是个很认真的人,脾气好、责任心强、热心肠!平时大家在一起玩的时候都喜欢开玩笑,他从来不生气,和朋友们打成一片,没有一点架子,人际关系非常好。他关心剧社的发展,几乎每一场演出都会出席,就算是做后勤也是激情万丈,跑前跑后没有丝毫怨言,谁也看不出他会是满身荣誉的蔡立强。他又是个热肠子,参加工作后的老社员有时想找一些以前演出过的戏剧光盘,他都是亲自去做,决不马虎应付。我想,或许走在人群里,他是不显眼的,但是,他是一本可以让我们受益良多的好书。
全能小伙 吃水不忘挖井人
邱煜焜老师,这个用激情诠释生命的戏剧爱好者,谈到自己的得意门生蔡立强时,自豪和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眼里,蔡立强很优秀,综合素质很高,几乎是个全能儿。学习成绩好,拿过国家一等奖学金。写、说、演、唱、舞也样样精通——会写校友访谈、会写剧本,会演讲、朗诵、电影配音,演技过人、不仅能说会道,而且能歌善舞。
如果说,蔡立强的优秀让关工委的邱煜焜老师十分欣赏,那么,他的为人便是邱老师对他疼惜有加的最好的理由。
在老师的心目里,他还是个贴心的孩子。那时候去台北,还特意在台北给学校的几个老师寄了具有台湾特色的明信片。俗话说得好,“礼轻情义重”。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明信片,承载的却是他对母校老师一份真挚的情谊,一份朴实的挂念和感激。回校时,他还带了台北的特产,和大家一起分享。他,走到哪里,心里都装着母校。“现在的他虽然工作十分繁忙,可是我每周都会接到他打来的电话,对我嘘寒问暖”说到这里,邱老师笑着打趣道:“连我自己的儿子也没做到这样。”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那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从头再来。只是做的事情不一样,才知道要学的东西还很多。”站在新起跑线上的蔡立强用“以前的事”掩盖了自己曾经所有的辉煌。
现在的他是华侨大学商学院的辅导员。对于蔡立强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辅导员,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要做好这份工作,却需要堆砌无限的汗水和辛劳。有人说,辅导员是个大管家,负责学生的各个方面。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做辅导员不难,难的是做一个称职负责、让学生信任的辅导员。
蔡立强正在努力着。
他觉得,大学生目前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对大学期望值过高,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心里产生的落差让很多学生迷失了方向,初遇挫折时更有可能丧失原有的自信。蔡立强清楚地意识到,要做好本职工作,解决这些问题第一步就要走近学生。他现在是近800个学生的辅导员,负责百来间宿舍。辅导员的工作本来就很繁忙,就是每间宿舍去一次,都是个巨大的工程。然而,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他坚持下来了,只要一有空,就到学生宿舍去,聆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鼓劲,排忧解难。他说,这个学期结束后基本上可以保证每间宿舍至少走访3次!
他的努力证明了他可以当好这个“管家”。
来到华侨大学,他除了当辅导员之外,还是商学院0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A)班的班主任。班里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有着各自的想法,班级就像一盘散沙。就在全班同学都要放弃这个班集体的时候,蔡立强作为第三个班主任,接手了这个班。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居然出现了无人竞选班委的情况。虽然,蔡立强之前对这个班有所了解,但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却是他始料末及的。
困难横在面前,倔强的心不允许他放弃。
他当场为同学们剖析了该班当时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他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理想,做最好的自已。真挚的一番话语感动了全班同学。就这样,他几乎没有经历与班级同学的磨合期,轻而易举地融进了这个班集体。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班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是一个好老师!”该班的班长陈同学由衷地说。多少苦与累终于换来这珍贵的三个字——好老师!
“可能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吧,所以很多事情都想去尝试,比较喜欢有挑战的生活。”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执着的信念让他给了他克服人生旅途中的每一次的瓶颈的勇气和信心,在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飞跃,正如他所说的“人生原来可以这样过”。
让我们共同祝愿这位优秀的校友能在未来的日子里谱就更精彩的人生之歌。
原载《2007“两赛”专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