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天

不寻常的路   ──访陕西捷耐特管道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秀芬(采访时间2008.3)

发布时间:2011-10-1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不寻常的路   ──访陕西捷耐特管道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秀芬(采访时间2008.3)

       生命就是一个DIY的计划

   你今天的生活,取决于昨天的态度和抉择;

而你的明天,

 

也会反映出今天的态度和抉择。

 

三岔路口  智慧选择

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有云:“每个人最初都很难做正确的选择,但在一次次的错误选择中,如果能吸取足够的经验教训,他就能逐渐学会智慧的选择方法,他就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1994年,陈秀芬从漳州师范学院英语师范本科毕业了。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这个几乎所有毕业生要面临的问题横亘在陈秀芬面前。她徘徊了,犹豫了,经过思想的一番战斗,她作出了选择——“吃本专业的饭”,当好老师,力争在教育行业有所作为。然而在平和三中任教的一年中,陈秀芬慢慢意识到教师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行业。外界精彩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她,跃跃欲试的心让她坚定了投向社会这个大熔炉的决心。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来到了西安陕西中联管道设备成套公司(该公司是陕西省人民政府直属企业,国有500强企业的陕西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的下属企业),开始从事出纳工作。她立志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为了使自己能更出色完成工作,不安于现状的她还参加了财会、计算机以及外贸营销等方面的培训。这段打工的经历让陈秀芬受益匪浅,为她以后进军商界,自立门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生牛犊  创新开路

“经营关键在于想法,有思路,有创新,方法总比困难多。”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上天也总是比较垂怜积极向上的人,当时蓬勃的市场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大大鼓舞了陈秀芬。在拥有一定的积累和经验后,陈秀芬决定自主创业,在陕西打响第一枪。

 

1999年她与丈夫一起创办陕西捷耐特管道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研发企业(下面简称捷耐特公司)。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公司只是一个小店面,连最基本的生产设备都没有。然而先进的思维却能弥补现实的不足——申请品牌、商标,委托别人贴牌生产。就这样她解决了生产问题。

 

但这一切并不表示从此以后可以高枕无忧,相反,困难接踵而至。2000年进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时,又是一番波折。当时,从上海来的专家组,就说像她们那样的企业,根本不具备生产能力,不可能有研制、生产制造的能力。简单的几句话就否定了她一直以来付出的艰辛和汗水。陈秀芬告诉自己不能轻言放弃。怎样才能使公司顺利通过认证呢?她决定以创新开路。搬出了一套世界先进的管理模式——生产方面,正如汽车制造商不可能由自已生产汽车制造业所需的每一个零部件一样,委托生产才是出路。技术方面,可以聘请兼职人员。就这样,陈秀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的创新思维灌输给专家组,成功地说服了他们,使公司顺利通过了认证。在危难时刻,挽救了公司。

拓展规模  多元生产

2002年,捷耐特管道设备有限公司在高新征地盖厂房,公司初具规模。“居安思危,不进则退”。陈秀芬深谙,在波澜四起的商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忧患意识,那么等待她的只有灭亡。要想使自己的公司在巨浪翻滚的商潮里立足,就必须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打拼多年后的陈秀芬以其敏锐的眼光窥探出新的市场。由于捷耐特公司以生产、研发为主,造就出的单一品牌满足不了不同层次的客户的需求。于是,她借鉴“国美、苏宁、沃尔玛”等的先进经营模式,于200510月成立西安欧凯泵阀水暖有限公司(属于贸易性质的企业),代理不同档次的品牌,在行业内率先实行仓储式的批发销售,微利经营、让利客户。陈秀芬很看好东部市场,于是随后在浙江创建了永嘉欧凯泵阀管件制造有限公司,相当于捷耐特公司在浙江的一个办事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的拼搏换来今日的成就,陈秀芬将成功的喜悦拥入怀中。

同甘共苦  始创辉煌

“团结就是力量”。在创业的过程中,陈秀芬感叹道,企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身边亲朋好友的支持。其中,丈夫先生功不可没。她说,丈夫对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很敏感,对企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少举足轻重的贡献。另外,由于是家族性质的企业,企业前行的每一步都少不了家人、亲戚的支持,而奋斗在生产的一线的公司职员,则是公司发展的源动力。正是由于自己的勤恳奋斗以及周围人的支持,陈秀芬目前所拥有的三家实体企业已是荣誉满身:

 

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免检产品”,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陕西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陕西省、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市著名商标证书”,西安市科学技术局“高新技术企业”,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名牌产品”,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三秦质量万里行组委会“质量无投诉先进单位”。

 

光环之下,仍谦恭自勉。她只是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了她成就——我只是勤勤勉勉地工作着,只是不断地学习、思考,踏踏实实地作好每一件交到你手中的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

 

采访接近了尾声,这个身兼三家公司董事长的师姐告诉我:不论做什么,投入和产出都是成正比的!只要努力,就没有做不好的,这样才能拥有一样拿得出手的东西,那么,这一生你就可以受用无穷。

 

听了这番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我敬佩她,不仅因为她的智慧和勇气,更因为她的平易近人让人没有距离感。她身上没有商人的世俗,也没有成功人士的浮华骄傲,如今的她依旧是那个为梦想而奋斗的师姐。

                                                                                                                  2008.3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