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天

本色演出 无出其右 ——访龙海市石美职业中学校长吴金冷(采访时间2007.3)

发布时间:2011-10-1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本色演出 无出其右 ——访龙海市石美职业中学校长吴金冷(采访时间2007.3)

 

 吴金冷1986年毕业于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曾任职于龙海角美中学,浒茂中学,现为龙海石美职业中学校长。

 

 320下午3点,雨后的天空分外的蔚蓝,空气也格外的清新。在融融春日下,一切都有种温和宁静的美。春风拂面,暖人心怀,让人心生一片和煦阳光,仿佛心中装着满满的希望。此刻的我正在前往漳州宾馆的路上,一颗心不安静地闹腾着,是激动,是紧张,是期待……

 

 在先前的电话中,吴校长谦虚的称自己非常的平凡,没什么采访价值还很热情地给我推荐他的一些成绩卓越的同学。在我告诉他是他当年的班主任邱老师向我推荐他作为采访对象之后,他才盛情难却的接受采访。

 

 吴校长这次是来漳州开会的,会议为期三天。在会议结束后他特地给我留了些时间作采访。他说:“省得你再跑一趟。”朴实无华的言语间流露出的细心关怀让我感动不已。

 

 我终于见到了吴校长,比我想象的年轻。“你是小魏师妹吧,来,喝杯茶解渴。”一句亲切的“小魏师妹”就让我心底的紧张顿消。看着吴校长温和的笑容和我手中的绿茶,我知道一切只要极尽自然即可。今天的这场采访应该更象是一场师兄妹间的交流,无需紧张,无需造作。

 

 在茶香缭绕间,我开始平静地走近这位谦逊的师兄的心,去轻轻探访他的过往,去与他一同开始一场时光之旅。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1983年,毕业于龙海二中的吴师兄考入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这在他那贫穷的家乡里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有四个姐姐,两个哥哥,排行老七。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了他的成功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多少个夜晚,清灯苦读;多少个清晨,闻鸡起舞。无数个夜晚和清晨,无数的汗水,不尽的努力才换来的成功让他深信天道酬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他说:“一个人的成功,绝对不是源于偶然,人若不经历波折磨练,就不会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进而战胜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想当初:他即使处在高三,仍要帮忙做农活。这让他常常在课堂上显得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每当这时,他就用铅笔戳自己的腿,好提起精神听课。

 

 那时又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但是他不但没有足够的营养补给还要忙农活,这使得他的学习异常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经常累的病倒。父母心疼他却也无能为力。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他硬是靠着一股狠劲,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成功。当我问他是什么动力驱使他坚持下来时,他说:“读好书,摆脱贫穷,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回忆这段难忘的高三岁月时,他的脸上已经看不出任何的苦痛,反而有淡淡的感激浮现在眼波中。他说所有的苦痛在坚持面前都要低头,他说能用坚持换来最后的微笑他感到无比的幸福,他说他感激那段岁月,是它们让他更加坚强。

 

 是啊,多少的艰难都不足为惧。在坚持中,它们会在时光的飞行中呼啸而过,成为记忆的收藏,再也不能让人苦痛,只能让人更加的坚强。

 

 回头再看看我自己,并没有经历多少苦痛的我,在面对一点点的挫折时,总喜欢怨天尤人。一股惭愧感酸酸涩涩的涌上心头。

  永远的遗憾

 19839月,吴师兄走进了漳州师范学院,开始了他的大学之旅。

 

 说起这段在诸多人心中堪称美好的菁菁年华,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的喜悦。他说这三年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成了他胸口永远的朱砂痣。他的言语间有隐隐的疼痛的气息,这让我明,那是怎样的遗憾呢?

 

 吴师兄,慢慢地抿了一口绿茶,轻轻地呼出一口气,把眼光投向窗外,开始重温那段满是遗憾的时光。初进大学,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可是一下子从忙碌而疲惫的高三生活转换到轻松惬意的大一生活,他感到茫然,感到无所适从。他在茫然之余选择了与周公相伴,选择了与篮球相随。再加上当时 “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单纯如他,认为进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反正以后都是当老师,读不读书并不重要。

 

 韶光易逝,三年的时间在一片如水的平淡中悄然滑过他的脊背。蹉跎岁月里,他的青春中最美好的时光,好似春花,零落成泥碾作尘,被岁月无情埋葬,只有香如故。

 

 他说这三年是他永远的遗憾。这遗憾好似他心头上的一个疤,隐隐作痛,时刻提醒着他曾经犯下的错误(虚度光阴)。这么多年过去了,遗憾依旧,只是多了一份豁然,多了一份感激:是它让他时刻警醒,是它让他而后的人生里不复存在这类因虚度光阴而生的遗憾。

 

 其实在我看来:人活一辈子难免要犯些错误,难免要走一些弯路,重要的是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沉湎于过往的失过中。很显然的,吴师兄比我更懂得这个道理。他说,他感谢这些曲折:是它们教会了他如何面对错误,如何吸取教训;是它们提醒他不要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它们让他成长成熟,让他在精神上变得更富有。

 

 我突然想起这样一句话:走路的人,总是会分外记得那些风雨交加的日子。灿烂的晴空固然让人喜悦,但走过泥泞才会让人自豪,让人真心地感谢生活。

  用心用功,人生有大美

 1986年,毕业了的他回到家乡的(龙海)角美中学当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这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从师院毕业,然后当一名老师。没有多少初为人师的激动与喜悦。然而慢慢地,他开始喜欢上这份工作。

 

 在角美中学里就读的大都是农村的孩子。在那些孩子的身上,他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为了挣脱贫穷的樊笼而努力奋斗!他又想起了那份永远的遗憾,他决心再次奋起!他要帮助那些孩子们,给他们讲授知识,给他们讲自己的那份遗憾,要带领他们去开创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路。

 

 他开始把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教学中。他认真地写教案,找资料,备课。他又找回了当初的奋斗拼搏的感觉。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他难过的发现语文并不好教。

 

 当时的语文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教材老旧,教授方法一板三眼,教学过程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学止于学,知行得不到统一……

 

 做为一个刚走上三尺讲台不久的老师,他开始了艰难的课改历程。

 

 他一改课堂上一人讲众人听的状况,在课堂上大胆而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告诉学生学习不等于听课。他要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与老师积极地互动、交流。他的教学方法,领导们置之不理,甚至有人说他玩花样。冰冻三尺又非一日之寒,课改的效果并没有马上的显现出来。这让他很是着急与挣扎:是否坚持下去?

 

 最终他选择了坚持,而成功也选择了他。同学们爱听他的课,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这让他十分的欣慰。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他又开始了更新更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尝试教学,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会“讲”。

 

 他还在课前设置了5分钟的自由言论时间。在此,学生可以进行演讲,朗诵,或是将一则自己喜欢的小故事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或是纯粹的讲述自己的心情。自由而惬意的5分钟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与此同时,他还注重丰富同学们的第二课堂活动。他经常开展一些文学性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写作赛,灯谜竞猜,对联的欣赏与制作等。他说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无处不在的文学气息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知道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希望能通过这些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改成功了,获得了校领导的肯定与支持了,原想他应该很高兴吧。然而他却选择了暂时离开他钟爱的讲台。

 

 原来他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时,慢慢地感到知识的重要性,慢慢地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最终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再次回到学校去进修,深造。于是,1989年,他到福建教育学院去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学习。他惜时如金,如饥似渴地一心扑到学习上。两年后,他用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这次深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而后,他继续回到角美中学任教。充足了电的他教起课来显得游刃有余,三年的教学经验加上两年的深造,他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自成一种风格,收放自如。这让他感觉很自信,也越发地爱上了当老师的感觉,爱上了在三尺讲台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感觉。

 

 他十年如一日地勤恳教学,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做着不平凡的奉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学期间,他曾先后获得“漳州市优秀教师”,“漳州市师德标兵”,“福建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1996年,他被调至浒茂中学任政治处副主任,于19978月调至石美职业中学任副校长,于20054月升任为校长。

 

 他升任校长后还是继续兼课。他说他放不下,他说他更喜欢那些与学生同进退的生活,他说他更喜欢学生叫他“老师”而不是“校长”。  

 

 我只能感叹上帝是公平公正的。有努力不一定有成功,但要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

 

 升任校长的他比以前更繁忙了。他带领着一群领导到名校去学习取经,好改革教学。他引进新模式,吸引企业投资,采取校企联办,校校联办的办学模式,为学校的发展引入新鲜的元素。(石美职业学校目前是兼备普通中学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学校)

 

 此外,他还开创“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为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了方便。学生如果没有钱交学费,甚至可以先就读再打工还学费。而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可以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他的不断探索,创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这两年都获得“漳州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的荣誉。

 

 在其后,吴师兄还和我讲了他这二十年教学生涯中的一段小插曲。在九十年代初期,家乡经济发展遭遇困难。最艰苦的时候他曾经三个月领不到一分钱的工资。家里人都劝他下海经商。他看着那些下海从政或从商的同学都有所成就心里也有些动摇。他陷入了思想挣扎中。那段抉择的日子很难熬,他睡不好也吃不香,还影响到正常教学工作。

 

 最后,他实在放不下这份深深热爱着的工作,放不下那群孩子们,他选择了留下。他说过要帮助那些孩子改变命运的。

 

 我不禁为他的那份执著,那份舍弃和那份爱而深深地感动。人生总要多多少少面对角色的转换,痛苦的剥离中自有一份期盼。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抉择的游戏,有风雨有艳阳,重要的是抉择前重重思考,决定后轻轻放下。

 

 我钦佩他的执着与努力奋斗不息的精神,他却说没什么。他只是用心用功地去做好每件事情。自此,我懂得了:用心用功,人生有大美。

 

  是父亲是老师更是朋友

 在谈及他十岁的小女儿时,吴师兄的脸上洋溢着一位父亲所特有的笑容。他说:“我是她的父亲是她的老师更是她的朋友。”

 

 作为一个父亲,他努力给女儿最好的生活:让她吃饱穿暖身体好心情好。他给她一个健全的生命和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作为一个老师,他为她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挖掘她的兴趣爱好。她想学什么他就让她学什么。她现在会画画,写毛笔字,剪纸,篆刻,她还想去学舞蹈。他说他希望女儿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他,作为他的老师只起引导的作用。他说他希望她多学些东西,多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多长些见识,他希望她的生活是美好而多彩的。

 

 作为一个朋友,他们一起去游玩,一起学习,一起鼓励彼此。他和她说他的故事,她和他分享她的喜怒哀乐。他们一起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琐碎。他笑言作为女儿的朋友,他自己仿佛又经历了一次成长。

 

 幸福快乐不足以形容他们的生活。羡慕不足以道尽我心中的所感。多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有一位父亲是老师还是朋友,陪同他们一起长大。

尾声

 不知觉间,天已经灰暗。我们就此告别。他踏上回家的路,那儿有个温暖的港湾在等他。我也走在回校的路上,耳边再次想起师兄临别前还挂在嘴边的那句“我很平凡”。我开始想起那些以前学姐学长们采访的那些很成功的校友们,我开始思索究竟什么是“不平凡”。

 

 我看着天际即将归巢的鸟儿,看着路上行色匆匆的人们,看着街边闪烁的霓虹灯,看着树上冒出的绿叶,再看看灰暗而高远的天空,心中刹时有灵光涌现:这宇宙间的万物都是那么的渺小,是尘埃,是水滴。这世界上的人与物又是多么的伟大,他们生活,劳动,思考,在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生生不息。他们让这个星球变得生动,他们在这个小小星球上演绎着生命的本真,谱写着永恒的旋律:爱。

 

 每个人都是不平凡的个体,他们的生活就是一场本色演出,无出其右。

 

 最后,希望能借此文与所有的师院人共勉:心怀爱,让我们来一场本色演出。最真最美,平凡亦不凡。

原载《2007“两赛”专辑》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