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洒乡村中学 心系农家子弟 ——访龙海五中郑建忠老师(采访时间2007.10)
郑建忠,男,1969年出生,共产党员,中学高级语文教师。1989年毕业于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龙海五中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兼年段长等职务。
“我不能离开学校,更不能离开学生。……”这是一句平凡而简单的话语,可是在这里,它却足以囊括了郑建忠老师此生对“三尺讲台”难舍的眷恋之情!
郑建忠老师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和执着,凭着对教师这一平凡职业深深的热爱与追求,更凭着自身坚忍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18年日日夜夜奋战在教育战线,用辛勤的劳动与泪水谱写农村教育的新篇章。
三尺讲台:此生难舍的眷恋
郑建忠老师今年才38岁,但却在三尺讲台上走过了人生的18个春秋。1989年从漳州师范学院毕业进入教师队伍行列至今,他一直扎根于普通农村中学。18年来,他时刻以漳州师范学院的校训—“为人师表”来要求自己,把自己当成泥土,当成阳光,当成雨露,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地养育着农村的花朵……九湖乡的林前、田乾、美山、长福、院后、琪塘、九湖、岭兜……这里的每一条村路都留下了郑老师家访的一串串足迹和永远不知疲倦的身影。简陋的教学楼、落后的教学设施、不高的教学工薪,他从没有过半丝退却,半点怨言,也不曾想过要跳槽或者到更好的学校去发展,只是默默地耕耘,原因就在于——他内心对学生深切的关爱,和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执著和热爱。
郑建忠老师家境并不是很好,与之处境相同的一些同事认为,教师这个饭碗吃不出个什么金饽饽,纷纷弃教从商。一卓有成就的公司曾找过郑建忠老师,力劝他下海经商,还开出了非常优越的条件。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是谁都会为之动心,更不用说正当年轻,又有一身理想和抱负的郑建忠老师了!他彻夜难眠,左右脑一直打架着,一方是自己的锦绣前程,一方又是学生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后来,郑建忠老师的心动摇了。
“农村穷,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才能改变下一代和我一样的年轻的人的命运啊!”这就是郑建忠老师朴实的教育理念。郑建忠老师婉言谢绝了来者的好意,一直默默地扎根在这普通的农村中学,并在农村教育这块贫嵴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
[小插曲:其实我一进郑老师家,就跟郑老师和姚老师(郑老师的妻子,龙海五中高级英语老师)说,“我下学期要到双语实验学校实习,如果双语有招聘,不知你们会愿意去吗?那里的教薪很丰厚!按你们的职称在那里月薪四千多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令我很意外的是,他们夫妻很同心的说,不会去,更不会离开五中。问及原因时,我就再也没话可说了,只能对他们的教育理念肃然起敬!]
讲台上的“魅力教师”
教师是文化与文明的播种者,作为一名教师要像女娲造人那样,用自己的双手在未开垦的荒地里塑造新的灵魂,而班主任更是肩负着历史与时代的重任。教育工作,当育人先行。郑建忠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建设和热爱班集体教育,他常常能使班级开成班的集体舆论,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关心每一个学生,带领他们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另外,他则很留心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因而他本人在仪表,生活习惯乃至一点细微的行为都力求适当,尽量做到使学生敬而近之。以此要求学生遵纪守法,从自己做起。他对学生热情关怀,耐心教育,严格要求,从不姑息放纵;指导学生发展智力和体力,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的习惯,在这些方面,他从不吝惜自己的精力,将其做为自己师德的中心。其中可以蔡红梅,陈千红,陈秋容,朱佳利等学生为例。
郑建忠老师一直都很认真钻研教材,在授课内容上也力求准确,生动!他能够因材施教,主动进行创新教育,并注重以老带新,开展语文活动课起示范,引导作用。任职以来,每年学年考试平均分均居年段第一名,中考语文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都列在龙海各中学前矛。
在学校德育工作上,郑建忠老师主要开展了遵规守纪,孝敬父母,礼貌待人,文明行事与责任义务五方面工作。他不仅能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全体学生,而且对差生满腔热忱地“爱”,全力以赴地“救”,竭尽全力地“拉”,持之以恒地“帮”。实行“三优先”,“三家访”,“四不准”的原则。德育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的开展。他常常与各科任教师共同分析学生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采取共同的步骤,方法,帮助优生不断进取,帮助差生转化工作,重视家访工作,并能认真开展家长会,重视培养学生干部,联合学生干部共同搞好班集体,关心学生参加共青团组织,并鼓励他们在政治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个出色的教师,不仅在于他教出多少优秀的学生,还在于他带出的一个个出色的教师,并通过他们教出更多优秀的学生!郑建忠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总是绞尽脑汁地想。在他的引导下,福师大实习生许志斌,三明学院实习生王芗婉及我院中文系实习生林青辉、张影秀等人都受益很深,现在他们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心地当一名“郑建忠”式的好教师。不仅如此,郑建忠老师还很关心同校其它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经常去听课,去指导教学,当中包括了现在教学工作有一定成就的何添泉、余国兴和叶银环老师等。
“严父”与“慈母”的化身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郑建忠老师既必以严父般的厉害要求学生,又以慈母般的情怀对待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真正地去关心他们,体贴他们,才能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师生之情,乃至“校园亲情”。在学生心目中,郑建忠老师不仅是一个可敬的老师,而且还是一位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父亲与母亲的化身。
郑建忠老师经常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有些教师劝他:“五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长呢。一个班将近70年学生,哪能都好?你就别费心了。”可是郑建忠老师却说:“我们当老师的哪能丢下自己的学生不管呢,一个也都不能少。”
很多人问及,“你这样辛苦是为了什么啊?学校又不能因此给你多发工资!……”
可是郑老师不图荣誉,不图多发点工资!能肯定的是,他最大的欣慰就是当他在农村中学执起教鞭的时候,当他在镰刀铁锤下举起右手的时候,当他接待经他耐心教育的后进学生跨进大学或重点高中的家长的时候,他的心总会有过的那种使他足以激动得心绮荡漾的感动……
后记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你乱说的吧!这样的人和事只有在电视上才得以一见!
可是,我想静下来的跟你说,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后进生!
我的语文在初一,初二不见得怎样。可是在初三年时,我的语文老师正是现在的郑建忠教师,当时在他一年的指导下,我的语文在最后的几次市质检中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后来中考语文单科成绩也考了146的高分!……
说到此时,我真的好激动啊!如果不是这样的积累,我的高中不会如此精彩,也不会在省里发表文章,更不会当上校刊主编等等!
我想再多说什么,因为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词藻可以来诠释郑建忠所付出的一切了!就让我代所有受过郑建忠老师恩惠的学生,向郑老师您说一声:
“郑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青年之友》第二期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