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天

依依校友心 浓浓芗涛情   ——访戏剧戏曲学硕士陈治(采访时间2009.3)

发布时间:2011-10-2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依依校友心 浓浓芗涛情   ——访戏剧戏曲学硕士陈治(采访时间2009.3)

 

    陈 治,男,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06届毕业生,江西南昌人。今年6月将毕业于厦门大学“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2008年为桂林市文化部门创作的大型歌舞剧《刘三姐新传》被作为桂林城市名片之一对外推广;曾应邀到美国纽约百老汇进行戏剧调研。

    人间三月天,漳州的风开始弥漫着春天的味道。新一季的成长在小城的许多角落悄然上演。我能看到连接着盛夏的时间端,是梦开花的季节,雨季过后,我们将会收获累累硕果。

    对于陈治学长,了解是从邱老师那开始的,邱老师介绍他的《刘三姐新传》和百老汇之行,都让我们唏嘘不已。考虑到他要忙于硕士毕业论文,对他的采访,我们商量好通过邮件的方式进行。我们没亲眼看见过学长,只是在“两赛”专辑中借照片领略了他的风采,却能够从他给我们的回复中看出亲切与随和,让人肃然起敬。

回首来路艰辛

    岁月的河里,总藏着时光的记忆,经过了无数的光阴,青春的梦或许已破旧,人生里总会有些记忆搁浅在年轮的沙滩上。逝去的年华无法回去,但可以怀念。人生路上,不是命运替你决定,“能”者自己安排人生的轨迹,汗水浸透的成功才是不谢的幸福之花。

    上大学前的那段经历,或许是陈治学长一生淡忘不了的回忆。高考结束,他很顺利的考上了大学,然而,大抵是学长与生俱来的不安于现状,他出人意料的选择了就业,而不是升学,因为当时的他觉得社会更是锻炼人才的熔炉。他毅然决然的走上工作岗位,在外贸行业谋得职位,而且待遇丰厚。

    工作两年后,陈治学长发现了继续学习的重要性,于是他又义无反顾的辞职,重新拾起课本,准备高考。只有三个月时间的复习,困难重重。然而青春是热血澎湃的,既然决定了,就要做到最好,再艰苦的挑战都不能禁锢洋溢着的青春。点灯苦读,陈治学长一个人走上了“长征”的道路,同知识、同意志、同心态作强有力的斗争。三个月后学长征服了高考,几乎创造奇迹般的考上了漳州师范学院。我想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来自偶然,更不是侥幸,我相信天道酬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米兰·昆德拉曾说,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如果说人生的道路非要是一条曲线的话,那么智者无惧,能者无疆。真正的智者会踩着一路的跌宕起伏,迎难而上。

大学,美丽如斯

    风从世界吹过,扬起无数的尘埃,掩盖了来时的脚印,我们曾经惊觉,彷徨。待到云烟过后,尘埃落定,眼前的路重又明晰起来,我们能望见更遥远的未来。

    在社会上兜转了一圈,陈治学长终于踏上自己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这里名师荟萃,在这里他学会了远航。

    进入大学以后陈治学长就开始了自己的“筑梦工程”。他说:“大学生活的意义更多的是体现在自我的人生构架上,即培养一种能力、端正一种态度、确立一个目标。”在陈治学长看来,能力包括学习的接受、理解和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还是实际的应用能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该认真去完成,具体地说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是一种态度。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自我真实的认识阶段,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自己的能力可以胜任什么,还要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去寻找自我发挥的机会,认识自己从事职业的可能性,最终确立自己学习实践的重心,拒绝盲从与茫然,这是学长给我们的启示。

    旅程无非两种,一种是为了到达终点,那样生命就只剩下生与死的两点;一种是把视线和心灵投入到沿途的风景和遭遇中,那么他的生命是丰富的。大学生活伊始,陈治学长就要求自己在各个方面综合发展,然后发现和选择未来的方向。在专业知识上,陈治学长稳扎稳打,力求精解与博学并举。而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他更是磨刀霍霍、意气风发。在大学的前两年,朗诵、演讲、辩论、表演等各式各样的舞台上不断出现他的身影,并且屡获嘉奖。

    在陈治学长的大学生涯里头,有一个异性朋友我们不得不提,他们是朗诵和表演舞台上的“黄金双枪”,是浑然天成的搭档。她是如今任教于龙岩市实验小学的吴浈珺学姐,是我们06届教育系小教专业的校友。陈治学长说:“浈珺是我目前为止认为最棒的搭档。因为有她对戏,你的情绪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感觉特别入戏!”据说,他们在“两赛”的朗诵决赛中合作朗诵《钗头凤》时,陈治(饰“陆游”)完全被与浈珺(饰“唐琬”)共同营造的诗歌中所激荡的情伤气氛所感染,不禁噙泪而诵。走下舞台后,陈治学长对浈珺学姐说:“好像我真的欠了你的情……”,由此可见其入戏之深。此次完美的配合得到了邱老师的赞赏,也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

    在进入芗涛剧社之前,陈治学长从未接触过戏剧的舞台表演,但陈治学长却做到了“给我一个舞台,还你无数精彩”。刚入学的新生小品赛便是一个契机,可以说,也正是这次的经历影响了他的一生。当时新生小品赛他获得了一等奖,陈治学长立刻被“老伯乐”邱煜焜老师相中,于是学长就这样加入了芗涛剧社的团队,从此,这匹千里马开始在戏剧的舞台上自由驰骋。在芗涛剧社的日子里,陈治学长的艺术才华得到了更好的展示。在邱老师的鼓励、指导和关怀下,他在院“两赛”的语言类竞赛中收获颇丰。他说,他很珍惜学业上的奖学金荣誉和第二课堂各类竞赛的荣誉。无疑,这些荣誉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也是他未来坚实的铺垫。大二的时候他当上了剧社的副社长,邱老师已经把他当做未来的接班人来培养,后来为了准备考研他中途淡出剧社,但是邱老师对陈治学长的关爱没有减少。由于邱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他更有了前进的理由和动力。

    对于陈治学长来说,漳师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这里有他成长所需的沃土——芗涛剧社,有辛勤奉献的园丁——邱煜焜老师。他说:“真实地说,我很感谢师院。因为在这儿我有机会走上并选择了我所钟爱的戏剧之路。”在陈治学长看来,其他的大学多以院系为单位各自为战,而没有一个全校的大舞台供你展现、锻炼,可是我们师院有一个极具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的“大一统”氛围。是的,漳师是个孕育梦想的暖房,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长养,陈治学长说他的大学没有遗憾,从这里整装再出发,他的下一站会更加光明和辉煌!

路漫漫其修远

    当许多同学还在考研、就业的十字路口徘徊时,陈治学长却早已坚定的走在考研的路上。考研一直是陈治的目标,因此从大一开始,他就坚定了考研的信念。他认为,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考研是一条挺好的出路,时间和精力都充足,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但是,考研,考的是哪个方向?因为对戏剧浓厚的兴趣,陈治学长给自己定下了厦门大学“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的方向。目标确定后,剩下的就是坚持。他说当时的他就这样想,好好学,好好考,不去考虑能不能考得上的问题,就好像为自己喜好的事情拼一次,成不成功毕竟都付出过,就不会后悔。

    因为有剧社实践的经验,陈治学长能够很好的将压力化作催化剂,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关于考研他介绍说,除了主观上要对自己有信心外,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四的陈治师兄就利用周二下午没课的时间远赴厦大旁听戏剧学选修课,每周如此,风雨兼程。就这样坚持了四个多月,他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复习资料,为他的考研奠定了信息基础。

    然而考研路漫漫,陈治学长还一直反复说,一旦你选择了考研,就要学会耐得住寂寞。给自己定一份详实的计划,然后按着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考研需要的是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充足的学习时间,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厚积薄发。考研考的是学识,更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他成功了。

    岁月如云烟般轻轻掠过,似春梦秋云,散落无影。看不清的未来,影影绰绰遥不可及。然而青春并不是就这样漫无目的散落开来,有志者不会让命运无声无息的凋零于记忆之中。我想陈治学长是用努力的汗水叩开厦门大学的大门的。历尽天华出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还是那句话,出色绝非偶然,成功并非易事,这份成功的背后,饱含了他汗水的酸辣。我们惊羡于他现时的成绩,更赞叹当初他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

岁月,且歌且行

    秋天是最令人感动的季节,孕育着几多完美和期待。梦想像抽了穗的稻谷,假以时日,灿烂的阳光就要催熟累累硕果,我们即将迎来丰收的喜悦。

    2006年9月,陈治学长走进厦大,如约而来。从此,他又要开始一段“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新鲜旅程了。

    陈治学长说,研究生阶段相对来说留给自我的空间比较大,厦大的戏剧专业更多走的是学院派的道路,导师会比较尽心地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发展的方向。课程的形式有许多小范围内的专业讨论,能极好地带动个人的思想发展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导师扎实的知识积累也让资质尚浅的学生们获益匪浅。陈治学长谦逊地说:“整体上看,我的研究生阶段应该还属于‘外向型’,也就是自己在外面瞎折腾。因为我自己强烈的戏剧实践兴趣,所以一直和外界做戏的人有些接触”。其实陈治学长真是过谦了,为了能充分地投身实践,他提前完成了必修课程的学分,可以说他是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

    2008年是中国悲喜交加的一年,对陈治学长来说这是繁忙的一年。应朋友之邀,他倾力为桂林市的文化部门创作了《刘三姐新传》的大型歌舞剧,此剧融入了许多戏剧的新鲜元素,已经屡次在桂林市的电视台和旅游景点的舞台上上演过,并且它还将作为桂林市的城市名片之一对外推广。为了精心完善自己的首部大作,陈治学长经常两地奔波,艰辛不言而喻。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治学长拥有了一个崭新的起点,接踵又迎来更美好的机遇。

    不久之后,他与外界的一个剧组有新的合作项目,为了扩大视野和与国际接轨,陈治学长应邀到美国纽约百老汇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和观摩。学长介绍说:“在百老汇,大家把看戏和演戏当成是一项高雅的艺术行为,远优于电影的娱乐审美,所以戏剧在那儿具有了一种神圣的仪式感,哪怕游客也好,都将它作为一次美好而必不可少的文化体验之旅。百老汇大街集中着许多大气的剧场,就连周边街道也接踵而起了许多与之抗衡又与之相连的剧场,形成了所谓的‘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等等”。百老汇之行,让学长感觉到艺术需要自由的呼吸空间,有着同样爱好和梦想的良好合作伙伴以及懂得欣赏的观众,这些我们的校园都拥有,这也是校园戏剧的奇葩得以执着绽开的缘由。百老汇调研,这是何其难能可贵的历练,至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陈治学长的实力和能力,相信尚且年轻的他会有新的高峰!

    在我们采访陈治学长的这段时间里,他正忙于毕业论文的修善,虽然耽搁了采访的进程,但我们更希望他能一切顺利!

    陈治学长说:“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做校园戏剧的,因为于校园戏剧,我参与,我热爱,我体验,我执着!”

    陈治学长真不愧是个优秀的自我主义者,忠诚于自己的选择,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也树立了漳师人的楷模。

忆师恩,系芗涛

    春风春雨春已去,花开花飞花满天。当美丽的蝶儿扇动着透明的羽翼,起舞着春的洗礼,绽放在枝头的新绿倔强的笑出最美的姿态。有一种情怀,切身如悠悠而来的春风,感触似冉冉升起的朝阳;有一种感觉,如暗夜滑落的流星,似春园飘零的暗香;有一种感恩,它永远注定在时光打磨和世事变迁中潜滋暗长。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芗涛给了陈治学长成长的舞台,邱老师为学长开启了人生前方的导航灯,这些情愫,这些感动,陈治学长怎会忘却?提到邱老师,陈治学长说:语愈多、情衷愈难诉。因为邱老师对于戏剧的执着,对于剧社的感情、对于同学的指引,已经铭刻于所有师院芗涛人的心中,无须言语,也无法以言语尽诉。特别是这种精神已经渐渐默化为芗涛精神,朱百里老师等等芗涛人就在共同演绎、凝聚、传递着这种向上的力量。

    考研成功后,陈治学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剧社的怀抱。为了应邀参加漳广举办的一场庆祝建党85周年的晚会上的一个演出,陈治学长和剧社其他一些成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排练并演出了小品《西边日出》,用实际行动为剧社站好最后一班岗。而且他在《西边日出》中出演的纪检干部的形象至今还被传为佳话。2007年11月,芗涛剧社应邀参加福建高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当时芗涛演出的剧目是以长征为题材的小品《往后站》,为了给“红军”找草鞋,陈治学长费了六个多小时的功夫跑遍福州的大街小巷。买到草鞋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回漳州,第一时间送到了排练的“战士”手中。接着,在百忙之中,陈治又专门抽空随剧组来到福州,为剧组做后勤、指导,忙里忙外,毫无怨言。

    说到芗涛取得的成就,学长这样评价:漳州师院虽然地处闽南小城,但我们的剧社能够在福建成为“校园戏剧示范基地”,并且能冲出福建,走向全国,参加“首届中国大学生戏剧节”,这是荣誉,也是剧社成长的证明,我很自豪,因为我是芗涛人。剧社25周年庆马上就要到了,我打算回去好好感受感受曾经为之陶醉而今依旧美好的剧社时光。当然,对于剧社,还是那句话“啥时需要啥时到,要我干啥就干啥!”

    树高千尺不忘根,儿行千里尤恋家。这份恩情不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迁而有丝毫的变化。我想,陈治学长,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是母校和芗涛的“孝子”。

放眼似锦前程

    盛夏的脚步逐渐向我们走来。正值凤凰花开的季节,新一季的轮回悄然上演。繁花似锦的季节里会有风和日丽的惬意,也难免会有狂风暴雨来袭。在如今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影响之下,许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都处在紧张、彷徨的社会瓶颈地带。那正好赶上这个年头的陈治学长有该何去何从呢?

    陈治学长并没有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而对未来有丝毫的担忧和顾虑,因为他的自我消融了一切现实的坚冰。平时内外兼修的陈治学长既不存在“学院派”学生 “理性实践能力不足”的弊病,也没有“实践派”学生 “底蕴不足”的缺陷,所以陈治学长的未来他可以“自作主张”。

    陈治学长说:“目前,我只想投身于戏剧的浪潮之中,包括影视和短剧。我一直认为影视是戏剧艺术的衍生。所以我要让自己随着兴趣在生活的大戏剧圈子里沉醉。就如别林斯基所言‘如果可以的话,就在剧院里生,就在剧院里死!’这样说是有些狂热,准确说是让自己的兴趣变成职业,继而变成事业。”

    我们相信凭借陈治学长睿智的眼光,他的未来也会游刃有余的。到目前为止,有意与陈治学长达成就业协议的单位有四五家,包括电视台、报社、一个外地政府部门以及一家戏剧影视项目中心等。这就是陈治学长个人学历力、能力、魅力引人入胜的结果。我们为之感慨,更为之祝贺。陈治学长说:“我首选最后一家,因为工作内容如我兴趣所愿,并且现在已经有过一些合作的经历,惬意我心。”

    现在我依然格外坚信陈治学长是个成功的自我主义者,在人生选择的岔口,他会认准自己的方向,留给昨天一个决绝的背影,投以未来一脸灿烂的微笑!

后  记

    整理完手稿,已是暮色降临,晚风轻轻拂过,空气中便散落着沁人的花香;月亮缓缓走过,大地便弥漫了醉人的月光。

    陈治学长,我想他的人生是不甘寂寞的,岁月的音符在不停地游走,他却将它谱成了一首动人的乐曲。三年前的学长顶着耀眼的光环走出漳州师院,三年后的今天,当再追怀那一段时光的掌纹时,那些跳跃的身影,是木棉树下穿越了青春的甜美记忆。

    采访结束,我们掩卷而思,一个敢于在岁月与生活中磨练的人,站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戏剧人生时,他的笑容该是多么的温暖。同时我们又不禁感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师院渊博的文化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子,踏着校友的足迹,相信我们会越走越好!

                                                                                                                  2009.3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