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舞台 挥斥方遒 —— 访01级校友张启能(采访时间2010.3)
张启能,漳州师范学院政法系05届毕业生。2003年荣获校第八届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戏剧表演一等奖;2004年创作的戏剧小品《大四状态》荣获福建省第7届“水仙花”戏剧比赛“编剧奖”,其率领的剧组和演员均获得“剧目奖”和“表演奖”,《大四状态》更是被省戏剧家协会推荐参加第12届全国“百优”小品大赛,在此次省“水仙花”戏剧比赛中,张启能及其剧组共获得7个奖项,占师院获奖数量的一半以上;2005年荣获校第10届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戏剧表演特等奖及导演奖。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这一个充满着梦想与荣耀的舞台更是由我们自己一砖一瓦地搭建而成,风雨无阻,无畏艰难。当我从关工委副主任邱煜焜老师的口中得知有关张启能学长的相关事迹时,一股钦佩之感油然而生,作为一名政法系的师范生,却能在保持本专业优秀成绩的同时,怀揣着对戏剧小品的兴趣和喜爱逐渐走上了戏剧创作和表演的道路,并且创造出了如此骄人的成绩。而如今,走上岗位的张启能学长已经是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的一名优秀教师,从事着师范生最崇尚和向往的教育工作,承载着这份教书育人的殊荣,他在人生舞台上挥斥方遒,风采依旧。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生如夏花,岁月犹梦。青春恍如一场懵懂而又深刻的梦,在少年成长的道路上匆忙地播撒下种子,却执拗地开出一朵朵绚烂的花。大学四年的青春岁月,从我们懵懂无知地踏进校门到日后满载收获离开,从教会我们在军训场上喊出一声声坚定呐喊声,到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和为人处事的宝贵原则,这四年短暂而深刻的记忆,更是在人生道路上花开四季,弥留下了沁人心脾的香气。张启能学长回想起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特别是戏剧道路时,不由得感慨“回顾大学四年的历程,我得到了很多,不是物质上的,而是艺术上精神上的”。
2001年,张启能就读我校政法系,而有着优良的戏剧传统的政法系,每年都是两赛戏剧方面比赛的先锋,也相继出了多个戏剧方面的奇才,如覃轶珊老师等,都对政法系的戏剧发展起着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作用。就是在这样一个浓厚的氛围和校园戏剧的土壤下,高中阶段就接触过小品的张启能逐渐开始对戏剧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并且当时政法系戏剧方面的前辈们也发现了张启能身上具有的潜力,对他走上戏剧道路起到了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我们政法系98级的林涛师兄和张愫怡师姐,他们对我言传身教,教会我如何表演,如何走台,如何融入自己的感情。”于是,大一的时候张启能便登上了师院的戏剧舞台,虽然那次没能进入决赛,但那一段深刻的经历为他四年的表演之路打开了大门,也让他惊喜地发现,原来大学生活的精彩和收获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展现自我和成就梦想的舞台上。
从此,戏剧渐渐地走进了张启能的生活中,更在他大学生活的画纸上涂上了绚丽的油彩。对于戏剧表演,张启能从不言败,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无数次的排练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大二的时候,经过一个学期以来的不断学习和沉淀,张启能以全新的面貌再一次站上了戏剧表演的舞台,表演水平日臻成熟的他和林春莉学妹主演的石头和小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还带领政法系的喜剧小品再一次强势出击,在那一次的教职赛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当然,在舞台上挥洒自如的同时,张启能并不满足止步于此,而是开始尝试戏剧的创作。大三的他开始关注了解大学生就业现状,特别是支援西部建设,以及大学生就业找工作难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献给支援西部建设大学生的《放歌西部》和献给大四毕业生的《大四状态》这两部作品,并在不断的排练中磨合修改,最终成为了关工委副主任邱煜焜老师的口中的“精品”。当谈到剧本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关键所在时,张启能表示,“灵感源于生活所在,写出一部好的剧作最大的关键在于如何对生活的,艺术化,生活看似平淡,但充满了戏剧元素,这都看作者如何去把握这些元素,让这些元素绽放戏剧光彩。”
大四的张启能逐渐开始忙于就业,但是此时的他并没有因此而卸下肩上的那份责任。两赛开赛后,一位学妹找到了原本并没想继续登台的他,但是一想到林涛师兄和张愫怡师姐大四的时候对自己的帮助,便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他们都能站好最后一班岗,我更要站好这班岗,为我们政法系压阵!”于是才有了《油菜花与红玫瑰》里那个憨厚的小虎子,才有了又一次的突破和收获。
戏剧的创作和表演经历为张启能的大学生活建造了一个宽敞而明亮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得以自如地挥洒自己的才情,得以自信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愈走愈宽,收获了精神上的一笔巨大财富和荣耀。当然,张启能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在戏剧道路上收获累累硕果,与政法系肥沃的校园戏剧土壤和前辈们的用心教导与帮助密不可分,更是政法系集体合作和努力的成果才最终成就了他。“众志成城,同心断金。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团队精神,没有如此团结合作的一伙人,那就没有我们政法系戏剧小品的辉煌;更加没有我们政法系一代又一代的戏剧人才”,“走上社会这么多年,最值得我念想的就是那时的人,那时的舞台,如果可以,我希望某年某月某日我们老一辈的能够再次聚在那个舞台,再来一次表演”。从张启能这一席真挚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内心对于曾经教导他、帮助他的那些前辈们和同窗们的崇敬和感激,更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集体和团队精神的重要和珍贵,正是这种种因素加之他个人的努力,才使得青春别样的精彩与芬芳。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涯,作为一名师范生的张启能与千千万万的毕业生一样,刚离开放飞梦想和施展才情的大学,重新站到了社会这个赛场的起跑线上。此时的他深知,离开了校园戏剧的舞台,还将有一个更大更宽敞的社会舞台在等待着他去演绎,人生的竞技场才真正的拉开了序幕。
比起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社会显得更加的复杂和残酷,但面临着强大的就业压力,张启能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继续发扬他在校园戏剧舞台上的那种坚持和拼劲,来迎接现实对他新一轮的砺练和考验。当时的他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来到了三明九中应聘,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来自各大高校的毕业生,竞争相当激烈。但张启能最终凭借着过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表现力脱颖而出,简历表上那醒目的获奖经历更是另校方另眼相待,加上试讲时如校园舞台上的那份挥洒自如和坦然自信使他最终击败了其他对手,赢得了这份教书育人的殊荣。
当回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时,张启能觉得大学四年的所获所得和在舞台上的宝贵经历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他强于竞争对手的一大法宝。“大学四年的戏剧道路给我找工作带来最大的一个积极作用就是在四年当中培养起来的自信,无论是走上讲台还是走上舞台,那份自信,那份挥洒,足以傲视对手,给评委留下良好的印象。”是啊,自信是崎岖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利剑,是黑暗悬崖顶上带来希望的曙光,只有我们对自己抱有信心,才能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而张启能也正是凭借着这份自信登上了成功的阶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仿如一名身怀绝技的工程师,教会莘莘学子亲手描绘未来美好的蓝图;教师,更似一名兢兢业业的园丁,用知识的营养和无私的关爱哺育滋润着祖国的桃李。走上岗位成为了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张启能的梦想在三明九中继续放飞,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身为一名高三年级班主任的他,身负着极大的重任,不仅要强抓学生的课业成绩,更要以教师的自身人格魅力强化班集体的凝聚力,赋予课堂以鲜活的生命力,使同学们不仅从课堂中获得知识,更从中获得兴趣和快乐,从而真正地热爱学习。
从关工委副主任邱煜焜老师那了解到,张启能的学生都十分喜欢上他的课,对他的教学评价也相当的高,我想,这就是他牢靠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独到的人格魅力所收获的硕果吧。当问到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时,张启能不置可否的说:“我没有什么独特的方法,更没有什么魔力,只是会比较注重自己的课堂教学魅力。我喜欢把书本的知识上成一堂生动的课,让学生感觉我们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进行着知识的游戏。”听到这里,我不禁在想,这不正是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吗?不仅带学生徜徉知识的海洋,更带领学生们去挖掘这深邃的知识海洋中所蕴含的无数惊喜与乐趣。而张启能也表示,他心目中想成为的教师是那种很随意很坦然的,在注意课堂和谐和严肃气氛的同时,可以跟学生像朋友一样共享欢乐和患难与共,一起畅谈,一起大笑,“哈哈,有点矛盾,但这就是我,简单的我。”张启能学长的谦逊与爽朗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从这位朋友身份的师长身上看到了许多单纯的但又弥为珍贵的东西,在他的只言片语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芒。
当然,离开热爱的校园戏剧舞台走上教职岗位的张启能,并没有减灭自己对戏剧的那份特殊情感,刚毕业来到三明九中的时候,正好赶上校团委举办艺术文化节,意气风发的张启能怀着对校园戏剧的那份深深的热爱之情,通过对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方面的指导,巧夺天工地将校园戏剧带入学生的第二课堂之中。“我希望能发掘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让他们走上学校的舞台去展现自己,让他们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也更加地充满自信,这可能是大学的时候培养师弟师妹留下的‘恶习’吧,呵呵。”
不难看出,身为一名教师的张启能不仅立足学生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同样注重学生兴趣和课业以外其他技能的开拓和培养,在打好第一课堂的基础上,也十分注重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从而反过来促进第一课堂更好地学习和吸收。正如他所说的,第二课堂的丰富和活跃可以成为促进第一课堂良好发展的助力。张启能以实际行动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至今,他仍然在这个光荣且承载着重任的岗位上快乐教学,敬业奉献,为每一个学生的明天点燃希望的明灯。
后 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张启能学长正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和积累,加上前辈们的言传身教和集体强有力的推助,才使得他的戏剧表演和创作水平日臻提高,在校园戏剧的舞台上收获了累累果实。而如今,大学时期受到前辈们薪火相传的张启能,也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者和榜样指引着他的学生们在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进,无论是在教学上,教师人格魅力上,还是他单纯而独特的快乐教学方法,张启能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感染着他园圃中的桃李,如春雨润物般,为他们灌溉知识和爱的养分。
笔者坚信,总有一天,这些积蓄能量的小树们能够长成葱郁而苍劲的大树,这些坚毅而奋勇的雏鹰能够拥有强壮而坚挺的翅膀,腾飞搏击于辽远无际的蓝天!
《青年之友》第1期2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