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天

九龙江畔 那凤凰树下的文学梦 —— 访09届校友林少雄(采访时间2010.3)

发布时间:2011-10-2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九龙江畔 那凤凰树下的文学梦 —— 访09届校友林少雄(采访时间2010.3)

   

     校友简介:

    林少雄,男,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09届毕业生,福建莆田市华堤村人。

    现在是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2009年9月,又是一个凤凰花开的季节,林少雄学长踏上了开往重庆的列车,开始了他的西南大学文学之旅。在西南大学,有李园、桃园、梅园、橘园、杏园、楠园、竹园七大园。少雄学长此刻或许就漫步在具有厚重文化气息的梅园或杏园,追寻着吴宓、老舍等大师的足迹,建构着属于自己的文学楼阁。但在他的心里,有一个比这更美的地方——九龙江畔,凤凰树下。

    林少雄学长是我校09届的中文系毕业生,现在就读于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是陈本益教授的四个关门弟子之一。因为两赛“校友访谈”这个机缘,我们得以认识并采访他。采访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母亲、母校的感恩,看到了他对梦想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看到了他希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雄心和抱负,看到了一个曾经说过“只要你去做,你就是自己的奇迹”的努力中的奋斗青年。由于临近期末考试,少雄学长忙着备考,我们对他的采访基本是通过邮件来完成的,很感谢他对我们这些后辈的支持。

    学长寄语: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你要相信世界上任何事情只要你认真努力去做了,那总会有回报的。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想,用这样一首词来形容少雄学长的家乡应该一点也不为过吧。学长的家乡在莆田市华堤村,那里有着他童年最饱满和最难忘的记忆,有他所敬重的父母和儿时的玩伴。他说:“我很热爱自己的家乡,因为在上大学之前我一直在老家居住。老家前面是一条河,后面是广阔的稻田。夏天炎热时,我会经常一个人在河边纳凉,听取蛙声一片。可能这种感觉在现在的城市中已经找不到了。”

    村庄、田野,小河、流水,寄予着多少诗情画意,在这样美丽的地方成长又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啊!而对于学长而言,他更快乐的事是有一个对自己影响深远的母亲。在学长的眼里,她是一个十分自尊自立,坚韧不拔的人。她也是知识分子,曾经当过小学教师,后来因为家庭环境的改变放弃了教师的职业。“做人一定要有骨气,一定要争气”,这句话是学长的母亲经常教导他的,她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在学长的一篇日志中,他曾写过这样一件令他难以忘怀的事:上初二的时候由于太渴望自由,不喜欢被约束,经常逃课去游戏厅。后来在游戏厅里被母亲抓到了并拎着耳朵回去,刚靠在门缝上,还没有开口,母亲过来就是两巴掌。“你个混小子,天天在学校不念书跑出来打游戏,有没有责任心,我们这样的家庭能让你这样自在吗?”学长说,那一刻他分明看见了母亲的泪水,那一刻他长大了。从此,他再也不打游戏和玩纸牌,埋头念了一年书并考上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可以说,良好的家教对学长的成长和成材起了很大的作用。

    学长生活在一个并不宽裕的农村家庭而且几遭变故。在他的日志中曾回忆到自己九岁的时候,母亲和祖母曾在夏天顶着烈日去卖冰棍的场景。生活的磨难和磨砺,让他更快地早熟了,也让他从小就学会了感恩。于是,他怀揣着梦想,披荆斩棘,一路风尘,不仅是为了能证明自己的实力,也为了了却母亲一直以来的心愿——做一个有骨气、有文化之人。

    在古代,很多文人走上科举之路都希望能够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在现代,故乡不仅记录和见证了我们人生的成长轨迹,同时也是我们心灵休憩的港湾。谁能轻易忘记自己的故乡呢,谁又能够不怀念那如诗如画一般的故园呢?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少雄学长漫步在故乡的堤岸上,垂柳依依,轻风阵阵,他随口吟咏起了:“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劝学

    在《劝学》中,荀子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少雄学长正是凭借自己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在求学之路上不断奋进和践行自己的文学梦想。

    少雄学长是在莆田第八中学念完初中和高中的,2005年的文综是近几年高考中最难的一次,而少雄学长文综单科成绩是全校第二名,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的他,对文学梦想有股无穷的冲劲。

    带着自己的梦想,少雄学长进入了漳州师范学院,从小深受曾是小学教师的母亲的影响,他加入了那个文学梦的摇篮――《龙江青年》,自诩“老龙江”的他,在《闽南日报》《博东文苑》《芗草》《青年之友》和《戏曲》上都有着数十篇的优秀作品,少雄学长说他平时除了龙江青年的事情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经常去图书馆,他认为图书馆没有经常去的话,大学里会失去很多东西。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文学梦,少雄学长选择了考研,他认为,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考研是一条很不错的实现梦想的道路,“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而一般人考研都会努力去寻求更好的就业方向,目标明确的他,考研是坚持他最想要的兴趣。在考研过程中,少雄学长遇到比较大的挫折是考研书目多,记忆力差,英语功底差,但他觉得自己能够坚持下来最大的动力是对文学梦想的追逐。他认为,只有把自己真正兴趣的东西投入时间,那么终究是会有收获的。性格比较内敛的他经常去思考人生和未来的规划,让他更加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和放弃什么。功夫总是不负有心人,经过他不断地努力和坚持,少雄学长同时收到两所高校的研究生入取通知,经过衡量,他依然选择了更有助于实现自己文学梦想的西南大学。

    少雄学长通过自己的经验给予我们要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意见是考研时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真正能坚持的人不多,你能够坚持下去,你就有希望,这样你前期的努力就不会付之东流。还有就是要合理的安排适合自己的时间,让自己过的更充实、有效。

    读研期间少雄学长还是在坚持写文章,坚持自己的兴趣。他说,文笔好一点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做研究来说。要是文字很差劲,估计也没有人可以看得下去。在他身上我们能借鉴的太多,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轻易放弃,坚定地走好人生每一步。

    少雄学长说,很多时候他的脑子是空白,或许是读了太久的诗意书,有点无奈,有点生不逢时,时不我待。生活也总是这样不由人。不怕辛苦一点,简单一点生活,稳妥一点生活,平静面对起落。脚踏实地一点,淡定沉稳一点,让很多的生活无奈都随风去吧,希望他能像一条平静的河流,虽然所困深涧沟壑之中,仍执拗往前流,碰上沙洲绕过去,碰上断崖越过去,碰上暗穴隙缝穿过去,这样才能流得远,流得深,流得快活。

    研究生以后,少雄学长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去读博,学长的理想是能够在高校里当一名大学老师,从事文学写作。在此我们真诚的祝福少雄学长能够美梦成真。

    师说

    谈到师者,我们便会想起韩愈的《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一个人在自己求学和人生路上困顿的时候能遇到一个好老师,那应该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而如果在生活中这个老师又能够像朋友一样支持和鼓励自己,那又是何等的幸运。这样的良师益友,少雄学长遇到了几个,他也一直非常的感谢和感激他们。

    在漳州师范学院,少雄学长遇到令了他非常敬重的吕贤平老师和邱煜焜老师。吕贤平老师,曾经是学长的古代文学老师。吕老师在考研时给了他很多的帮助,而且一直鼓励他坚持下去。在课上,他们是师生关系。在课后,他们是朋友关系,经常在一起谈心。和邱煜焜老师结缘,是因为学长选修了邱老师的戏剧鉴赏课程。邱老师在评改作业中发现了学长独到的艺术见解和妙笔生花,并帮助他发表了该篇戏剧评论。在大三的时候,学长参加了由邱老师主办的校“两赛校友访谈”并荣获一等奖。课余时间,他还经常去看邱老师举办的小品赛和戏剧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他和邱老师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互动中有了更深厚的师生情谊。

    采访中,少雄学长还向我们讲述了他在去西南大学复试路上很不幸的遇到了贵州铜仁发生山体滑坡的事。列车无法前进,他很可能赶不上第二天早上8点的面试。当时,学长非常的沮丧,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补救。后来他打电话给中国新诗研究所的老师,并讲明原因。老师们都十分体谅学长,说这是天灾,不要着急,要注意安全,他们会另外安排复试。这件事令学长感动不已。学长在后面的复试中表现的非常完美,面试后,老师对他评价很高,说了一句“表现出色,十分满意。”学长觉得他能够被录取,除了文章和初试的成绩之外,更主要的是面试时他尽最大努力地展现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功底,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真诚。

    最后,学长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取了西南大学的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里,学长不但在导师那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在这些师兄师姐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认为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研究生,很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做研究要能耐得住寂寞。他的老师曾经送给他一句治学名言: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应无快活人。

    对于这些曾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少雄学长始终心存感恩。在他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正是有了这样的良师益友,他的人生之路才越走越顺畅。

    采桑子

    《采桑子》中写道:“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漳州师范学院是个孕育梦想的暖房,这个极具凝聚力的校园文化,让走出这里的学子都深深怀念。那么,是不是改成“谁羡他校,人在学院便是才”更为合适呢?

    母校给予每一位学子都是无尽的财富。《龙江青年》是他本科大学时惟一加入的社团,自诩“老龙江”的他从干事、部长,后来一直做到主任助理。而现在学校的另一份报纸《团情快讯》,也是他和原来龙江青年的几个“老龙江”创立的。现在回首创立之初感慨颇多的他认为《龙江青年》给他最大的影响应该分为做人和处事,做人要有实干精神,处事要淡定从容。《龙江青年》又为想去实习的同学提供了不少的机会,在报社实习最大的收获是记者出色源于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度和写文章时切入的角度。少雄学长是属于很内才类型的,在和邱煜焜老师沟通和了解当中,他多次提到少雄学长是个非常有才的学生。显然被如此德高望重的老师称为有才,那该是多么的优秀啊!少雄学长说,他也经常会去看看人家参加比赛,即使他自己不参加,在台下,他也可以学习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这样常人认为是娱乐的生活中,他却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中。他说他几乎没有参加过“两赛”,除了大三那一次校友访谈,给他的收获就是他写校友文章的标题“只要你去做,你就是自己的奇迹”。两赛校友访谈的经历更多让他感受到别人成功背后的艰辛,同时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去争取,永不放弃。

    他觉得一个人的成功需要的是踏实的实干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四年的大学生活让他明白了两个命题:一是到大学是干什么来了,二是将来出去做什么样的人。

    少雄学长对师院有着不相同却又相同的情怀,他说:漳州师范学院是我人生最初的起点,如果在我将来的文学人生路上能够作出什么事业来,我将归功于我的母校——漳州师院,因为那里曾经有那么多难忘的师长和同学,还有那凤凰树下的文学梦。

    漳州师范学院,从这里奋斗后整装再出发,他的下一站甚至是未来的每一步都将是光明和辉煌。

    后记

    九龙江畔,潮起潮落,川流不息,有一位书生曾在这里做过一个美丽的文学梦。现在他踏着梦想的足迹,执着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一块文学天地。梦想似一双翅膀,带着他穿越重重险阻;梦想似一团热火,燃烧了他的激情;梦想似一把钥匙,引领他去开启成功之门。凤凰花开了,梦想之花也盛开了。从少雄学长身上,我们懂得了有梦一定要追,追梦无悔!


《青年之友》第1期2010.3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