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发布时间:2015-05-0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虽然只是一通电话,一番交谈,但黄协安老师的形象却已深深在我心头扎根。坚毅,踏实,担当……这每一份特质都让我感动,难忘。


    探寻他的足迹,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阶段都让人深感敬佩。


    黄老师是漳师94届毕业生,也是外语系的第一届本科生。伴随着每一度春华秋实的更替,母校正欣欣向荣地发展着,而一届届校友们也在不断收获成长。这仿佛是一个时代的翻新,继往开来,旋律有高低起伏,节奏分轻重缓急,却往同一个光明的方向去,共谱一曲昂扬的战歌。


    外语系如今是我们师院学生心目中门槛最高,学分最好的系别。但在开创的时代一切都需要革命者的辛勤耕耘,无论是师资设备还是经验交流都相当匮乏。而黄老师在刚进校的时候还不是我们设想中的中流砥柱,他只是刚过线2分,班级名次倒数的小角色。然而,人重要的不是处在哪个位置,而是你朝着哪个方向。

来自农村的孩子难免英语的基础薄弱,黄老师谈到,第一次英语考试时他不及格,他很明确自己的位置。当时他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第一年,我要让自己及格;第二年,我要冲到中游;第三年,当然能好则好。”而事实是,在第二年的四级考试中,他已和班上的其他两位同学并列班级第一。在当时高手如云的班级里,“没人能想到,我也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包括他自己在内。不说大话,言出必行,用自己的努力去践行,目标将不再是一纸空谈。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明智之举便是另辟新路。与其在花团锦簇中争奇斗艳,让“我”到风雪中傲然挺立吧!黄老师没有去和那么多优秀的同学竞争优先分配的名额,而是抛下了一句“我去考研”,孤傲一人,“上山修道”。这是一句轻松的话,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脸不洗,牙不刷,就读书,就如山上修道的老者,抛开一切的凡俗。”黄老师如此幽默地道出了备考的艰辛之路。在认真刻苦学习的同时,黄老师也积极主动的去联系导师,他曾给厦大抛过绣球,却没被相中,石沉大海,但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一名教授递来了回音。这雪中之炭在温暖了他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而后,黄老师顺利地考上了上外研究生,毕业后就在本校的英语学院任教。期间,他前后参与了凤凰卫视《法**功大起底》节目的英译,考取了上外的博士学位,在任职攻读的同时,还参与了上海世博会的申办工作,等等。这些光是列举出来都让我觉得无比沉重的担子就这样一个个在他肩上扛了下来。他不断地拼搏,攀登着,在命运的眷顾下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探索一座又一座的高峰。
当问到他如何做到这些傲人的成就时,他的回答是,“接到任务就拼命做,不去抱怨,起初对一些领域并不是很懂,但是我的想法就只有一个,把任务完成好。当然过程是很艰难的,我就坚持下去,熬过这一段就好了。因为有了考研时候的经历,我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没有什么是熬不过去的,只要努力。”人生的宝贵财富便是他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出的顽强意志,想到那一段经历,你便发现每一个坎坷,你都能这样挺过来。


    包括之后他所完成的,2008年中国能源白皮书,2009~2011帝斯曼可持续发展报告等等,都是这么一个路子走过来。我不禁问道,“说得官方一些,您做的都是为国为民的大事,这些都是您自己的选择吗?”他回答说,院里面接到任务,然后他的导师也是院长就把这些任务交给他,他只是一心想着把任务完成好,“做事不能眼高手低,任务到我手上,我就埋头苦干,不为名头,只是把本职工作做好。意义是总结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当你回过头来看这一段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做过的这些事情是有意义的。”他谈到,妻子曾这么问过他,“你现在这么的忙,还接那么多事情?”“你这次不接,不把事情做好,下次别人就不会找你了。”


    这是一种敬业之道,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只有把握好这次机会,才会有下一次机会的到来。黄老师的这一番话直到现在回味起来我都还有一份感动萦绕在心头。无论他曾有过多么荣耀的经历,多么响亮的头衔,他都仍然珍视每一次的机会,当第一次,当最后一次,全力以赴,兢兢业业。

2008年,黄老师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副教授,承担着学院里大部分的翻译任务。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个台阶向上攀登着,你不讶异他的每一个成就,因为这是一个踏实,坚毅,拼搏的人该拥有的。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