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80级中文系校友、东莞理工学院严前海教授回母校讲学
11月23日晚,应中文系的邀请,我校80级校友、东莞理工学院严前海教授莅临我校,在旧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研究生、本科生做了一场关于“文学的电影经验”的学术讲座。中文系系主任胡金望教授主持讲座,闽南日报社总编、龙文区政府宣传部部长等杰出校友也应邀而至,另有部分中文系教师及退休教师参与了讲座。
讲座中,严教授从具体的电影作品入手,以专业而富有个性二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利美塔德似的《白鹿原》的电影经验,用现代审美观诠释的《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经验,可靠忠实于戏剧作品的电影经验的范本《欲望号列车》,从康德的《黑暗的心》到《现代启示录》结构借用的电影经验。丰富的内容、详细的解释让在场的同学对文学的电影经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在讲座进行过程中,同学们对感兴趣的问题纷纷发问,严教授逐一解疑答问,诸多精彩之处,赢得了阵阵掌声。特别是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严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有关小说、戏剧、电影等方面的一些前瞻性问题进行共同探讨,以求达成共识。
11月25日晚,严前海教授为新闻传播系师生主讲了“当代世界电影潮流”讲座。本次讲座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的专业选择和人生成长启蒙。
对于专业选择的问题,严教授认为,自己是跟随兴趣选择自己的道路。讲座中他提出,电影潮流是影像语言世界的发展趋势,影像语言是心声的表达,要在影像表达中坚持自我。他认为,当代电影的类型分为正经严肃型电影,商业电影,心理哲理型电影,作者电影,传记电影以及微电影等。他分别举例了电影《撞车》、《全面记忆》、《生命之树》、《我不在那儿》以说明各类型电影的“潮流”。他强调,商业电影是虚幻的,为满足观众需求,影片卖点多为影像手法,并且是整个电影行业的主宰,它激发观者想象,进行大脑风暴。
附:严前海教授简介
严前海,1963年出生于福建厦门,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80级学生。2001年到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深造,获硕士学位。2003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现为广东省第一位电影学(影视艺术)教授,就任于东莞理工学院。代表作:话剧《索依依》、《我的名字是上帝》;电视连续剧《松山湖之恋》、《永远的勋章》;长篇小说《失守暑假》、《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