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天

翰墨飘香 艺术人生 ——访书法家李木教老师(采访时间2008.3)

发布时间:2011-10-1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翰墨飘香 艺术人生 ——访书法家李木教老师(采访时间2008.3)

    白墙绿瓦的脱俗俏丽映照着这里的古典风采。拾阶而上,古韵和墨香涌入,所有的繁华和喧嚣都隐退在身后了。福州画院以它的悠远和安逸的气质吸引着我,而这里的画家也正如它般从容坦荡。

    看到李木教老师的时候,一股闲雅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盏香茗、整齐的报刊杂志停放在木桌上。心中颇有些惊奇,没想到站在一串串荣誉上的著名书法家竟是如此的随和。近几年除了偶尔的专业活动外,几乎过着隐居生活,这是他第一次接受这类性质的专访,我想,这源自于他恬淡从容的作风,也源自一份对母校的爱吧。

    李木教,1966年出生于福建诏安。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福州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省青联常委。书法作品入选第六、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及多次国际交流展览,并获第五、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一等奖,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金奖等。1994年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福建省首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书籍,作品并被中南海等文博单位收藏。刚拿到李老师的简历时,我正为那两页长长的获奖经历所惊叹,旁边的画师补充说,还有好多没有写在上面。这些踵至而来的荣誉把李木教推到了当今书坛令人瞩目的位置,而对书法的执着追求和一直以来精益求精的态度也使他的作品越趋成熟。

    腑有诗书,写就斑斓岁月

    或许是书画之乡诏安特有的艺术传承,闽南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气息,赋予了这位艺术家特有的艺术气质。父亲虽然只是一名打铁匠却对艺术有着一份特有的膜拜,从五岁开始就教他在砖头上写毛笔,临摹字帖成了李木教艺术追求里最初的快乐。随后师从诏安县知名书法老师沈吉文更是把一个少年的眼睛带入了书法正式的殿堂。

    李木教从小酷爱文学,“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一切想在其它方面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以中文为根基。”中学时代,李木教迷恋在叔本华、佛罗伊德等的书籍里,遇到不懂的英文单词就找词典翻译……而平常除了书法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许多的年岁过后,我们可以在他的字画里、文章里,在他的身上寻到一份唐诗宋词、世界名著浸染出来的风华。回忆游走在那遥远的时光里,说起当年,李木教和漳州师范学院还有着一段特殊的渊源。80年代初高考,最开始他是被录取在泉州师专历史系,后来招生办的老师发现他的语文成绩很优秀就把他调到了漳州师专(漳州师范学院前身)中文系。他谈到这个插曲时很有感触地说:“以前的人啊,做事待人真好!”

    胸臆间满是梦想美丽的滋生,用五彩丝线绣不完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学时代他在校乐队拉过小提琴,在排球队奔跑跳跃过,在团委宣传部工作过。那个时候,他会在学生会办公室夜以继日得读着自己喜欢的书,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细数文字里的春秋。他依旧迷恋着艺术,上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封闭的时代,难得看到几场画展,但他会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外地看王维宝的画展,四处寻觅着艺术的浓郁气息。他会去听盛中国的演奏会,在幽幽的乐声里领略艺术魅力。在一样爱好书法的图书馆蔡斗恒老师的介绍下,他拜厦门大学余纲教授为师,每周都去一两次厦门大学,向余纲先生学习书法篆刻。

    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青春的笑容明净,年轻的笔法苍劲,书法依旧是李木教大学途中最美的点缀。穿行过季节变幻的脚步,无尽的回忆延着记忆复苏。刚进大学不久,李木教就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书法大赛中崭露头角,显示了其扎实的书法功底,在这次比赛中福建省仅选送了5幅作品,而他的作品就是其中一件。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学校掀起了一阵书画热潮,负责学生第二课堂的林奕斌、林晓峰等老师都很鼓励学生的艺术追求。中文科科副主任洪火老师出差时经常会捎些毛笔、砚台给他。林继中老师更是鼓励他要把字画练好,并且告诫他首先要把古代汉语学好。

    不久书画协会应运而生了,李木教成了我院第一批社团创始人之一。协会经常会举办一些书画展览活动,而每当这时,除了学生作品,洪火老师和林继中老师都会拿出自己的作品,书画之风在学院盛行。现在活跃在全国书坛的蔡乙鹉、邓建民等书法家都是那时学校书法活动的中坚。

    孜孜不倦,情牵奋斗轨迹

    毕业后,李木教在中学当了三年语文老师,那是一所农业中学,但在他的学生里有当今著名的诗人等优秀人才。随后他又调至县委部门工作了三年。在教学工作之余,他仍旧潜心于书法创作。通过书信、登门拜访等结交了当时中国一流的书法大师,沙孟海、谢稚柳、钱君匋、沈柔坚、郑逸梅都给了他许多鼓励和支持。时年18岁的他就在《文汇报》举行的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他就像一个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喷薄着绯红。

    站在一个青春拐角的地方,站在一段生命和另一段生命的罅隙,李木教永不停滞地奔跑在追求的路上。岁月里冲不完的波涛汹涌都无法阻挡前进的步调,在自己的人生宣纸上挥墨留下精彩的行走轨迹。还记得那个1985年的故事,那个小小的单车载着一个青年的梦想与憧憬从漳州东山出发,一路写生到上海。一个半月的时间,忘记了经过多少个县城,忘记了在多少山脉留下行进的车痕,只是把那些行走的疲惫和快乐都悄然珍藏进美丽的画夹。在天台、雁荡、赤城等名山,在那向远方延伸的公路上,在旧上海的胡同里实践着一个画家的积累。不是为了旅游,在他看来,画家出外写生是一种天职,是画家的工作。生命的每一个小站,他都是如此不知疲惫得继续着自己爱着、痴迷着的艺术。1987年,他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个人书法展,在书法界轰动一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著名书法家刘一闻、沃兴华等亲自撰文评介,上海有关报刊、电视先后报道。沙孟海、谢稚柳、钱君匋、沈柔坚、陈佩秋等大师题词褒扬。一百多幅的作品是他辛勤创作的结晶,为了准备那次的展览,他甚至熬出了肺结核。时至今日,在书坛享愈盛名的他仍然孜孜不倦得练习书法,福州画院的专职画师柯学刃说,一次和李木教出差去兰州的时候,在繁忙的活动中,他还会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勤练书法。自第一次画展后,李木教又回到了母校漳州师范学院举办了一次汇报展览,自此以后,就不再举办个人书展,究其原因,他说,“以前所获得的虚名自己已不胜惶恐了”,他把展览当做了单纯的检阅自己,展示自己,与专家长者交流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为了炒作。“年纪越大越觉得怕,越觉得自己的短,没有自信心”,他总是这么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每天都在不停地学习创作中,而他坦言,一年能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就一两件,运气好时也不过三四件,李木教调侃得说,“因为我比较笨,如果是比较聪明的,老早就对自己满意了”我想,这不是因为他那份对艺术有着一份虔诚的爱吗?

    随后,李木教在全国书法大赛中频频获奖,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受人瞩目的青年书家之一,从而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作品风格和地位。

    丹青妙笔,描绘艺术情怀

    看他的草书宛若盛夏的草木,干净有力,一笔一画间都可以看出平时的用心。著名书法篆刻家潘主兰说他的草书:“笔力流畅,而墨韵亦甚佳,有明人格调,有此上选,大为吾闽书界生色,至为欣妒”,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刘正成评价他的草书:“格在徐文长、傅山之间。执毛笔如执刀枪,横冲直闯,奔腾跳跃,而无一般轻滑浅薄之态,尤见笔实墨沉,气厚神旺。”  除了草书之外,李木教的小字也字字娟秀,中国美术学院王冬龄教授说他的小字“ 浸淫二王宋赵,意法尤著,是其大字行草根底有自也。”

    大字洒脱,小字严谨,这正是李木教为人的写照。生活中洒脱豁达,对待艺术却认认真真,没有一丝马虎。

    1989年,李木教调到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担任书法老师。三年的中学教师,十年的大学任教岁月都证明了他是一名出色的老师。他虽然无暇顾及教授之类的名衔,但长期以教师的品格待人接物,对青年人倾心调教,他的很多学生先后在全国书法展赛中折桂夺冠。福建省著名文艺评论家付翔先生说: “木教为人给我的感觉是性情。性情的人,自然要性情的人相对,那便是真实与宽容。虚伪则刚好相反,因为要顾及面子与地位,要装腔作势。这样的人注定与木教无缘,因为木教非常容易就露出他极为真实的一面。”

    1991年6月在中国书协举办的“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中,李木教和方闻达、许介川三人作品一起入选,1993年入选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并获一等奖,1994年入选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赛并获金奖…….这一路走来,李木教每一年都会获得一些重大奖项或作品入选全国大型展览,成为书坛著名的“获奖专业户”。近年来,他又多次受邀出任全国青年书法展、全国草书展等评委并多次受邀挡任书法大赛的评委。在这一粒粒辉煌的汗水背后,李木教依然保持着自己对作品冷静稳重的价值追求。一次一个书画收藏者拿着一副他的作品来寻辩真伪时,他觉得那时一个自己不够满意的作品,不知道怎么流入市场,就要求把作品收回,重写了一副给收藏者。这种对作品近乎苛求的态度不禁叫人暗暗佩服。

    出于从小对福州画院潘主兰先生的崇拜,出于潜心钻研书法的心志,1999年,李木教来到了福州画院,曾一度担任常务副院长一职,公务繁忙,逐渐影响了他从事专业研究创作的状态,他毅然辞掉了这个职务,当起了专职画师,独守在自己的艺术圣地,在一个远离喧嚣的城堡里,以一份对书法的虔诚书写着隽永的诗章。苍劲的笔法在许多日子的不断磨砺中愈发生辉。福州画院的专职画师柯学刃先生对我说,从来没见过这种取得了很大成绩后甘于寂寞不事张扬的,古人谈学问,总说:“厚积薄发”,我想李木教老师正是这样的实践者。

    站在风口浪尖的人就免不了会听到别人或褒或贬的评价,“如果有人说你的作品不好,怎么办?” 李木教老师这样回答我:“按毛主席教导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要是真诚的批评都虚心接受,用以修正自己的方向。”

    李木教用他的画笔,用毛尖的婆娑舞姿诠释着灵魂深处的美丽和思想,笔耕不挫,不从流俗。

    李木教说他喜欢这个和平的时代,虽然说毛笔作为实用工具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是现在人们仍然崇尚着它。挥笔之间都融着个人的情感。人只要有信仰,才能找到一种寄托,缓解和抒发自己的情绪。书法是他灵魂的归宿。李木教是一个有寄托有信仰的艺术家,交谈中他多次表示自己无法超越前人,现在每天都在向传统经典作品学习中。“一个人对历史的贡献是有限的,也许仅仅是一个偏旁部首”,而我相信他会成就历史的美丽。

                                                                                                                  2008.3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