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天

二十载耕耘 难舍故乡情 ——记云霄一中特级教师张若茵(采访时间2008.3)

发布时间:2011-10-1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二十载耕耘 难舍故乡情 ——记云霄一中特级教师张若茵(采访时间2008.3)

海阔天空                                                                                                                         一万五千公里外的彼岸

在沐浴异域阳光的晌午

您是否会蓦然回首

遥想

曾经几净明窗里

忘我的工作,不懈的追求

感怀

二十年如一日

耕耘着的生命旅程

 

 1980年,张若茵学姐从龙溪师范大专班(现漳州师院)中文专科毕业。收获着师长的叮咛嘱咐,怀着神圣的责任感和对家乡的挚爱,回到云霄一中任教。云霄的灵秀山水哺育了她,也一点点的塑造着她的性情,那是内心朴素、踏实和对人对事热情、友爱的和谐。

 树木葱郁,红瓦白墙,时光在恬静的校园里安静的穿梭。在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指导下,老师的教学能力迅速提高,在所有她执教的历届高中毕业班,语文高考成绩几乎总是在漳州市同类重点中学评比中名列前茅。

 

 在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写作教材《写作与说话》进行教学时,老师深刻认识到,写作训练应该是以思维训练为基础,以说话训练为中介,以写作训练为重点,实行想、说、写三位一体,互相渗透,协调发展,逐步深入;而辩论是一种方法论的较量和训练,是现代人全都需要具备的生存素质。在老师的积极倡导下,学生对辩论会产生了兴趣,并利用班会的时间定期举行班级辩论会。同学们通过辩论会砥砺了思想,提高了思维品质,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这样的训练因重视思维培养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班培养出一大批写作尖子。老师带领的学生有30多篇习作公开发表,老师也4次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指导教师奖,19968月,更是荣获全国青少年“热爱祖国,立志成才”读书活动辅导教师特等奖。老师认真总结了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写作了题为重视思维训练培养说写能力》一文,公开发表在《语文网》上,广受好评。

 结束了白天里激情洋溢的授课,回到休息处的老师还不忘工作,常常伏案苦思到深夜,那方窄窄的办公桌上,累累的书本,和那盏昏黄的台灯,寂寞的与她相依相伴。长年的清苦生活,没有消退老师为人师的热情;相反的,她心里比明镜还要清澈,大学时代老师们的言行时刻鞭策着她,影响着她,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准则时刻回荡在脑海里。

 

 心里有了支柱,老师工作起来更加专心致志了,她总是站在理论研究的高度进行教学实践,使教学与教研相辅相成,因此她也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老师已公开发表和出版的论著约60万字,有4篇论文荣获全国一等奖,有2篇论文被国内权威文摘刊物《中学语文教学》(人民大学)全文转载。值得一题的是,老师17.5万字的个人专著《中学作文制胜策略36招》一书,是她创造性地把古代兵法的战略战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之中,使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教研成果。该书由福建少儿出版社正式出版后,1996年荣获第九届华东六省优秀少儿读物评比二等奖。多年教学经验的凝练,还有什么可以和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媲美的呢?

 生活中,老师是慈爱的,她常以一位母亲的情怀去关爱学生,脸上永远荡漾着的笑容,那些笑容是学生们最美好的回忆。对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老师更是关怀备至,经常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和鼓励。即使是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她也舍不得责骂,而是循循善诱,给他们讲自己的经历,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塑造学生的灵魂。二十多年了,上过老师课的学生不计其数,他们成人成才,在各行各业有所建树,但是,每当回忆起和张老师相处的时光,无不潸然泪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是学生们的良师,更是益友。

 由于在教书育人上的显著成绩有口界碑,老师先后当选为省市县人大代表,县侨联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特殊的身份,让老师倍感压力,她深深的感动着百姓对她的信任,也更加勤勉,踏实的为百姓排忧解难。

 

 2000年“两会”尚未开幕,百姓即热情关注,他们反映问题,倾诉心声,希望引起“两会”的关注。在《福建日报》“两会”议大事百姓寄厚望栏目中,张若茵老师就提出,去年底的冻灾发生后,我县瓜果蔬菜大量冻死,许多山区的农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经济损失惨重。他们希望银行给予贷款,以利恢复生产,然而,银行贷款的申请者需要用房产或其他资产抵押,局限性大,两会应该就这一问题讨论。看似平淡的言语,却饱含着张老师对热土的无限眷恋,对贫困百姓的关爱,她历尽自己的能力,去行使人民给予的神圣权力。

 

 这些年来,老师先后被评为县首届十佳公仆,市首届文明市民标兵,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优秀教研组组长,省“特级教师”,1999年更是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在功绩与荣誉面前,老师淡然自若,她坚持在热爱的教育岗位上,坚持与乡土为伴。直到退休后,她才依依不舍的告别熟悉的地方,移居美国与子女团聚。

 

 时间流淌,我努力地靠近,过去的风景,仔细的聆听,她回忆经过的声音。想象离别时,她挥别的双手,和脸颊上两行不舍的热泪,三尺讲台,一方黑板,摇晃着的思念。二十载耕耘,最难舍故乡情。曾经年轻,却绝对真心,付出的爱化作了执著的坚守,曾经年轻,努力纯真透明,她的坚定,我们将永远崇敬。

                                                                                                                  2008.3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