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天

在阳光下飞翔─—访厦门大学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陈治(采访时间2006.10)

发布时间:2011-10-2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在阳光下飞翔─—访厦门大学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陈治(采访时间2006.10)

 

     陈治,中文系02届校友,现就读于厦门大学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是芗涛人第一个该专业的厦大研究生。

    我仰慕陈治由来已久,仰慕之余是浓厚的兴趣。这回采访到陈治,我很有幸。鉴于考虑到他学业繁忙,我原本打算只是用邮件的方式采访他,可是觉得邮件采访无法深入他的心灵世界真正地与他用心沟通,所以我拨通了他的电话。尽管我是有备而打,却很忐忑。然而,与他20多分钟交谈中,他富有磁性的礼貌的声音不仅抚平了我的不安,还让我隐约地感觉到他的稳重、谦虚、自信。

    通了邮件和电话,我如释负重。采访正值深秋,深秋的风带着几丝寒意掠过了我的脸颊,我却不觉得冷,因为他的很多故事,就像一团热火会给人心温暖。

    陈旧而不被尘封的历史

    上大学前,陈治有一段经历极富传奇色彩,正如他在所演的话剧那般充满戏剧性,让我感触良深。他每每回忆起自己的这段过去时,便觉得浑身充满力量。历史的灰烬盛进古铜色的香炉,青烟萦绕成一段陈旧但不尘封的记忆。

    高考后,他很顺利地考上了大学,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选择的不是升学,却是工作。那时他觉得社会更能锻炼人、塑造人。他从事的是外贸行业,工作条件很好,报酬很高。但他两年后却又辞去那份工作,而选择重新参加高考。

    他说,那份工作是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性质开始让他明显感觉到其实那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而且随着社会的知识化,他深切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想重塑他的人生。02年4月底他毅然地开始了紧张的高考复习。只有三个月的高考复习,这对于一个正常的考生来说已经是极大的挑战和冒险,更何况是对己经工作了两年的他,压力自然成为陈治的“常客”。我问他,对久违的高考该怎么做?他说,尽管时间的紧迫,压力重重,复习艰苦,但是当人有明确了追求的目标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目标的坚持。

    他把心收回以后,便在三个月里破釜沉舟,进行紧张而又有节奏的复习。在重重困难面前他自信自己“能行”,他坚持。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情要么不做,但既然做了就会用心做好,他一直相信自己能做好。正是他这种坚持和自信感动了幸运之神。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求学第一步迈得很顺利,他走进了漳州师范学院。

    我在想,倘若陈治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那么他绝对是一个成功的完美主义者。因为,最后成功跟他紧紧了握了一次手。

    大学,一张新铺的棋局

    如果把大学比作是一片沃土,那么陈治就是这片沃土里发芽的种子,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把大学比作是一方舞台,那么陈治绝对是这个舞台上的优秀表演者。

    高中和高考以后的陈治是优秀的,大学期间的陈治也不例外。大学期间,他力求自己能在各方面综合发展,所以在扎实学好专业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了第二课堂。他的朗诵、话剧小品的表演、辩论和你的演讲常常让对手自愧不如的。决定考研之前的大一、大二两年,他频频在舞台上获奖。“两赛”的获奖名单上,总会少不了的“陈治”这名字。

    他演出的角色如话剧《雷雨》中的“周朴园”,《西边日出》里的“纪检干部”等形象一直深入人心;他的精彩的演讲和辩论、倾情的朗诵至今让人们谈起津津乐道,记忆犹新。

    然而,一切的荣誉和所获得的认可对他来说,只是激起他继续前进的动力。他很珍惜自己在校期间第一课堂获得的奖学金证书和第二课堂的教职赛等院系的各类竞赛荣誉证书,荣誉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来也有着美好憧憬。但是对于陈治来说,荣誉终究只是大学浮华的表面,只是起跑线上精彩的一瞬间。他从别人的眼睛里看到的并不是崇拜和仰慕,也不是成功,而是一条一眼望不到边的通向理想彼岸的前进道路。他没有倒在起跑线上,而是冲破现实华丽的土壤继续成长。

    有了对自己的鞭策和自信,他的大学生活在计划中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一、大二定为发展和磨砺自己,大三、大四准备考研。当我问到他“你认为大学的状态应该是怎样的”时候我后悔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实在幼稚。其实,大学是一张新铺开的棋局,每一个步骤都沉淀下棋者各自的思考过程。大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个人大学都有自己的特定方式。生活也好,学习也罢,但关键是你起码要有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每个阶段都定下一个奋斗目标,然后坚定地去实现。正如陈治师兄说的:“不要浪费美好的大学生活,不要碌碌无为,要建立起积极健康的合理学习生活方式。”

    剧社,见证了成长和成才

    毕淑敏说,一个人就像一粒种子,天生就有发芽的欲望。只要是一颗健康的种子,哪怕是被冰封雪藏,哪怕是经过鸟禽消化液的浸泡,只要那宝贵的胚芽还在,一到时机成熟,它就会在阳光下长出芽来,绽开勃勃生机。在戏剧表演方面,陈治就像这样的一颗种子,在芗涛剧社里发芽、成长。

    由绝对的戏剧“门外汉”到剧社的耀眼明星,这期间纪录着一段成长过程。大学以前他从来未参加过任何舞台的活动,包括小品戏剧表演。正是新生小品赛彻底地影响了他,改变了他——大一的时候,参加新生小品赛就获得了一等奖,获得一致好评,由此他自然便进了出名的“芗涛”剧社,成了剧社的一颗新星。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他也从此同戏剧结下不解之缘。大二的时候,对戏剧热忱和执着的他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副社长。在剧社的大一和大二两年,他努力为剧社贡献自己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剧社的今天,我自己在剧社的氛围中,从校内走到校外,从小品戏剧走到主持朗诵,从演戏走向导戏,正是剧社促我成长。”

    所以,他怀念芗涛。因为里面有让他感动的一些人、一些事。在芗涛,邱煜焜老师本身对戏剧的热爱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精神的鼓舞,邱老师就如一位拾柴的老者,默默的用自己的光和热在鼓舞着大家,将大家聚在一起,又用慧眼把每一根柴火摆到它最能耀眼的位置;每位社员就好似一根根的柴火,在激情燃烧,喷发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也用自己的才华照亮着前进中的校园,托起剧社的明天。剧社就像快乐大本营一样,大家乐在其中,这让他很感动、很骄傲,因为他自己就是剧社的一员。

    芗涛剧社是一个筑造青春的大熔器,练就了陈治这块钢。芗涛剧社影响着他,伴着他的成长。在剧社的日子,他学会了如何用“心”和“真情”去体会戏,体会到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真谛,“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舞台上把自己变成角色,情感才真实。”在校园舞台上,他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周朴园的艺术形象,荣获了话剧表演一等奖,在唐宋诗词朗诵中,他和吴浈珺合诵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时,在古筝的伴奏下,他说当他一见“唐婉”时就洮然走进了那情那景,竟然真的有一种旧人相见却无奈的撕心裂肺的痛,所以当时是言无声却先流了。

    在一次次对戏剧人物的情感表演体会中,很多东西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受益匪浅甚至终生受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对生活人应该真实,真实对待自己,真实对待他人。做好每一件事,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聊到剧社他还说:“我在考研复习期间没能好好关心培养我的剧社都心存内疚,内疚两年的时间里没有关心剧社的事情。不过其实我考研,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报答剧社。说心底话,如今只要剧社需要我,无论何时何地我一定会出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学给他机会,芗涛伴着他成长,他自己又岂能忘记?他没有忘记这段恩情。考研成功后,他做的是第一时间回到了剧社的怀抱。为了应邀参加漳广举办的一场庆祝建党85周年的晚会上的一个演出,陈治和剧社的一些成员在短时间内废寝忘食地“突击”排练并成功演出了小品《西边日出》,作为对剧社的报答和毕业献礼。今年11月,芗涛剧社有幸参加福建高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的剧目是以长征为题材的小品《往后站》。为了给“红军”找草鞋,陈治跑遍了大半个福州,费了六个小时的功夫,终于如愿以偿。而后,他又连夜赶回漳州,在彩排前把草鞋送到“红军”的手中,让战士们穿上它行进在漫漫的“长征”路上,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陈治的浓浓“芗涛”情啊!接着,陈治又专门请了两天假,随剧组来到福州。在福州,为剧组当后勤、做指导,忙里忙外。他对剧社是热忱的、真心的。听到了这些故事以后,作为旁听的我,完全理解这叫做报恩。陈治是母校和剧社的“孝子”。

    “大学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我眷恋的芗涛剧社为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发挥潜能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我感谢邱老师引着我一步步地成长在芗涛在师院这块沃土上,现在毕业了回头想想才觉得自己真幸运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在宝贵的大学生活学习中全方位得到了发展。让我目前一直自信的认为自己的大学阶段在芗涛剧社和邱老师的培养下能走上一种兴趣与能力相结合的道路。我感谢大学,感谢剧社。”

    一种追求,一种信仰

    从大一开始他就对自己说一定要考研。考研,对陈治来说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追求,是一种势在必行的人生规划。然而,考研首先要有个目标,就是指应该知道自己要考什么,然后再往自己定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

    芗涛剧社影响了他的大学生活,更为他的考研之路指明了方向,坚定考研的决心。芗涛剧社是他走向戏剧艺术的源头,对他是一种叶与根的关系。当不断深入接触话剧后,他逐渐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这种兴趣和着迷之中又把它作为他的事业而进行了执着的追求。戏剧的价值也正是此时在他心中彰显它的更大魅力,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正是在这种清醒认识后,他在考研复习时专心攻读厦大戏剧专业硕士研究生。因为有剧社的实践,加上浓厚的兴趣,所以虽然当时时间较紧,可他仍充满信心,并及时地把考研压力作为一针催化剂,现在来看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相信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一定会有所收获。“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不入剧社我也不可能考上戏剧专业的研究生。”因为剧社的实践让陈治在学习戏剧理论知识时有了一种更深的感悟,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考研路应该怎么走。

    萧伯纳说,人生不是一只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点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我们的下一代。谈到他考研的成功经验,陈治毫不犹豫地跟我谈起了他考研的过程,他为考研目标而奋斗的经历。

    关于考研,他说首先信息很重要。所以大四时,他利用周二下午没课的机会每周一次“千里迢迢地”到厦大旁听戏剧学选修课,每周如此,没有一周因为事情而停止,如此坚持了四个月(也就是研究生考试时期)。在这四个月中,他掌握了相当的备考讯息和资料,为了他以后的考研奠定了信息基础。然而,考研路漫漫其修远,并不是拥有信息就够的。其次,考研还需要拥有合理的恰当的学习计划,需要不断积累知识,不断学习,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因为考研是长跑,无法操之过急。最重要还是持之以恒,要像机器人一样能有毅力 要耐得住寂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夫,所以动心忍性,增易其所不能。”他说,当有退缩之意时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他成功了,代表了他自己,也代表了漳州师院。面试的时候他的成绩名列第一。他的出色表现令考官语重深长地说道:“从今以后,我们要对漳州师院刮目相看。”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美丽。当初他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陈治是成功的,但给他成功的不是上帝,不是神灵,而是他自己。他又一次用他的毅力和坚持加上他的知识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考研之路。

    运筹未来,从容不迫

    有人把陈治比作“严前海(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第二”。他说:“谈到了严前海师兄,我心存钦佩,目前的我是绝对无法与他相比的,我唯一要做的就是要向他多学习,他是我们的榜样。”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天他就暗自对自己说,班上其他同学和自己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唯一要做的不是回忆过去的美好 而是要努力学习向前看。陈治是谦虚的,拥有一种成功者的谦虚,正是这种谦虚让人明白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作为一个成功者,陈治是严谨又认真的,不论治学还是“治己”。现在的陈治,依然是忙碌中的上进、自信、努力的陈治。他的思想的轮盘还在跟随着他的脚步在转,没有停下来。面对未来,陈治不慌不忙。他说研究生的三年,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他还把握了实践的努力。入学不久,他就己经想好自己的毕业论文的题目了——《校园戏剧与校园剧社》。他在努力着,己经融入了他的事业中。他常常去异地做调查研究,了解戏剧在各个高校的发展情况,为了这篇论文,更为了他当初的选择和他追求的事业。他准备在读研期间,写一部大型的话剧,题材就是芗涛剧社,献给他的母校、献给他的芗涛剧社。

    这就是陈治,一个回望着过去,把握着现在和运筹着未来的年轻人;他的故事还在继续着,他正满怀激情地书写着他接下来的人生。

后记

    采访完了陈治学长,我一直在掩卷遐思。我在想,同样是在漳州师院,同样生长在同一片木棉树下,有一个陈治走出去了,顶着美丽的光环走出去了 应该会有更多的“陈治”踏着他的足迹走出去,正如他说的,我也是踏着前人的足迹走过来的。我坚信,在我们校园美丽高大的木棉树下,一定会吹来一阵阵凉爽的风,它将带着我们的梦想,我们的追求,飞向一个更加遥远的天空,而我们也将奋力挥动自己的翅膀,以求飞得更高更远。

 

原载《青年之友》,2006,2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