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天

碧水赞——访闽南师大校友、台海杂志社社长年月(采访时间2015.4)

发布时间:2015-08-0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碧水赞——访闽南师大校友、台海杂志社社长年月(采访时间2015.4)

    年  月,原名连月美,知名作家、《台海》杂志主编。漳州龙海人,原供职于龙海市委宣传部,2004年1月调往厦门日报社,2008年8月由厦门日报社派任《台海》杂志主编。年月是福建省第一位受台湾“新闻局”邀请赴台采访的平媒记者,并曾作为福建省惟一代表入选中国记协、全国妇联发起的“中国女记者百人行”。年月以高端访谈闻名两岸,江泽民、吴仪、王毅、连战、吴伯雄、王金平等两岸政要都曾是她的专访对象。此外,年月还专访过金庸、王蒙、南方朔、星云大师等文化名人,是金庸首次接受大陆独家专访的记者。


难忘母校:真情的年月


    那时,她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姑娘,瘦小的身子,咋一看不太起眼。但是,这样一个瘦小的女子是当时师专的社联团主席、班级的团支部书记,不仅能说会写,办刊办报,而且协助众多社团;组织话剧,担任幕后工作;参加辩论赛、演讲赛、写作比赛等等。


    那些青春岁月里关于母校的记忆,一提起便喷涌而出。年月还记得那很小的学校,也有些简陋,但是充满了自然田园的气息。学校隔着一条小路便是九龙江畔,那样的岁月哟!一群充满激情理想的青年,常常相约在九龙江畔散步聊天、野炊,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谈专业,谈很多很多,一切显得单纯而可爱。有时觉得累了,便一个人坐在江畔看着粼粼江水东流,不觉竟已天黑,蓦然回首,学校便落在灯海灿烂之中,顿时心中动容;年月也记得,每年六月,小桥旁的凤凰木娇红似火,青春的热烈与毕业的感伤都深深烙在这一片鲜红之中……还有那个傍晚的操场,无人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两个青年独自大声练习戏剧台词,他高声呼喊着“它,在建筑一座监狱!把我像鸟一样关在笼里!”;还有……太多太多的记忆,呼之欲出。如果说,大学期间,还有遗憾,大抵便是时间太短了,(当时师专是两年学制)未来得及读更多的书,见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


    在这段用真情编织起来的岁月里,年月成长了很多很多。当日后面对两岸三地最优秀的名人时,年月都可以从容应对,而这份自信便根源于当年在师专学习、成长的经历。


心牵龙江:豪情的年月


    毕业以后,年月被分配到港尾中学。后来年月被调到自己的家乡,榜山,这里是就是曾经轰动全国的“龙江风格”的发源地。1963年,闽南大地遭遇千年不遇的特大干旱。253天滴雨未降,山潭干涸,水库见底,田地龟裂。与厦门相临的龙海榜山公社洋西大队以淹掉全社1300亩田为代价,堵江截流,“丢卒保车”,保证下游10万亩地得到滋润。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大局精神被称为龙江风格,并在著名诗人郭小川的长篇通讯《旱天不旱地》中推向了全国。


    年月看到“龙江风格纪念馆”当中珍藏着近百张龙江风格的老照片时,被深深震撼了:“那个年代的镜头,对准的都是‘群体’,而不是某个领导。”年月怎么都没想到在今日平静祥和的背后,在这块生养她的土地上居然曾发生过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她不禁疑问,这些故事是真实的吗?瘦弱单纯的她,决心从龙江颂的故乡悄然出发,以一己之力,揭开疑问,还原历史!从此,龙江魂刻进了年月的发肤,流淌进她的血液里。


    后来年月调到了龙海市宣传部,在龙海市市委宣传部部长李明清的支持下,年月着手写一本关于龙江风格的书,并走访全国,口述历史!1999年9月12日,年月从龙江颂的故乡出发,年月的足迹散布龙江流域,11月,抵达闽江口;12月,来到长江流域,从长江三角洲直溯长江中游,寻访沪、苏、浙、皖、鄂等五省市的城市和乡村。2001年3月,重返九龙江出海口,埋首盘点一路寻访。迈出去的每一步都是勇气。寻访过程中,年月深深地感受到几十年来,龙江颂已成为中华大地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我几乎用不着任何的工作证或者介绍信,‘我从龙江颂的故乡来’居然成为了我最好的‘名片’,成为了我一路寻访的通行证,成为别人认识我的身份证。”


    《龙江人寻找龙江颂》发表以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书中真实地记载了龙江风格的发生和发展之事实。出版前由《海峡都市报》连载40期,《福建日报》、《厦门日报》专版报道,中国作协《文艺报》推出专版评论,著名文学评论家郑伯农、贺绍俊、蒋巍等联袂撰文推介,后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前福建日报社副总编辑、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仲莘不仅长期关注此书的进展,还亲自为书作序,并如此评价此书:“真实,生动,原汁原味,还了“龙江风格”以本来面目;内涵丰富,逻辑清晰,既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内容丰富事实确凿,资料翔实。”


自信严谨:动情的年月


    而后,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厦门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李泉佃拍板决定破格录取这个认真严谨的女孩。到了厦门日报社以后,年月非常用心地去做每一件事,不管是否只有1%的希望,她都愿意付出99%的努力!她擅长高端访谈,不仅采访过江泽明、王毅、吴仪、连战、王金平、吴国雄等诸多两岸政要,也做过金庸、星云大师、王蒙、南方朔等文化名人的专访。


    印象最深的是与金庸对话五天那个系列报道。与金庸对话,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金庸老师本身就是一个精通文史的文学大家,要能自如与金老对话,不仅既要通史,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要能体悟其民族情怀,更要那股与生俱来的文人气质。好在这一切都难不倒年月,学历史出身的她加上常年的练笔与自己本身便具有的那股社会责任感与民族情怀,在与金庸的对话过程中从容应对,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在于金庸对话五天后,金庸欣赏地对年月说“好记者是不用录音笔的!”大抵看到从不用录音笔的年月,回想起自己曾经当记者报人的那段时光吧。


    虽然年月一直都只是大专文凭,但是在面对两岸三地这些最优秀的人时,年月都能够从容对答如流,年月再三自豪对我们说:是母校给我自信!很难相信,一个今天如此成功的职业女子,非但没有对自己专科文凭耿耿于怀,反而是始终对母校抱有深切的感激。我们几乎可以想象,这个母校对于学生的栽培与影响了!母校之于年月,那是一个永远的精神支撑啊!


    简祯在作品里曾写道:“时间,会一寸寸地把凡人的身躯烘成枯草色,但我们望向远方的眼睛内,那抹因梦想的力量而持续荡漾的烟波蓝将永远存在。”年月的心中永远流荡着这样一股烟波蓝,多年的奔波辛苦以及日后的修炼非但没有消磨年月的才情与优雅,相反的,文字越发有从容的味道来了,想来,这些年的经历沉淀在胸口,凝成了一股甘甜碧水,滋养此生。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